-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马(biān mǎ)的意思:
(1).车驾两侧的马。《楚辞·远游》:“僕夫怀余心悲兮,边马顾而不行。” 朱熹 集注:“边,旁也;谓两驂也。”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二:“军行至 红花埠 遇雨泥泞,边马倒毙一头。”
(2).边地的马。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鴈归兮声嚶嚶。” 南朝 陈 沉炯 《赋得边马有归心》诗:“穷秋边马肥,向塞甚思归。” 清 黄景仁 《顺昌刘武穆祠》诗:“不教长驱得留镇,边马谁敢窥 淮西 ?”
(3).捻军中的先锋或侦察部队。捻军后期,全部成为骑兵,出军前,先派出数百人的精锐马队,在前侦察,一旦发现敌人大队,立即向主力部队报告,如遇小股敌人,即加以歼灭。 清 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剿捻上》:“贼忽分股,一窜 阜阳 三河尖 ,一窜 新蔡 、 汝阳 ,边马至 西华 、 邓城 等处。”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一章:“这功夫, 罗立海 来了。他禀告了边马打探的最新军情。”出塞(chū sài)的意思:出塞是指从边塞地区离开,也可以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捣练(dǎo liàn)的意思:指人调皮捣蛋,不安分守己。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火急(huǒ jí)的意思:形容非常急迫或紧急。
蘼芜(mí wú)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景色美丽。
鸣机(míng jī)的意思:指人们合作努力,共同齐心协力,如同机器一样有序运转。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朔方(shuò fāng)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北方荒凉之地。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五原(wǔ yuán)的意思:指五种基本元素或基本条件的合集,也可指事物的基础或根本。
战场(zhàn chǎng)的意思:战争发生的地方或进行决战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边塞的凄凉景象与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首句“谁家捣练下鸣机”,以捣练声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思念与等待。接着,“叹息萦砧又挂衣”一句,通过捣衣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衣物被挂起,似乎寄托了对家人的牵挂。
“山下蘼芜伤北望,朔方边马想南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蘼芜生长于山下,象征着边疆的荒凉与孤寂;而“北望”与“南归”的边马,则暗喻着战士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渴望。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触动人心。
“青青浥露临关尽,白白侵沙出塞微”描绘了一幅边塞特有的景象:清晨的露水沾湿了青草,白茫茫的沙漠延伸至遥远的边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也隐含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与孤独。露水与沙漠的意象,既是对环境的客观描述,也是对戍边生活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最后,“闻道五原烽火急,战场几处傍磷飞”两句,直接点明了边塞的紧张局势。烽火连天,战场上的磷火闪烁,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一场景与前文的思乡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牺牲。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戍边战士思乡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悲壮与哀愁的画面。它不仅反映了明代边疆的现实状况,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家国的深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终风之什四章
终风自西,零雨其丝。灼灼夭桃,惄如其离。
彼一而离,此胡不睽。终风自北,零雨其羃。
灼灼夭桃,頖如其拆。彼一而拆,此胡不忒。
泽有王鴡,原有雉兮。
耿兮鸷兮,以游以厉兮,庶予契兮。
原有鳼泽,有阳鱎兮。
淫兮恌兮,以泳以翱兮,毋予挠兮。
维夏之什四章
维夏有霰,冬则雷兮。
赫彼灵台,猰㺄来兮,血人于隈兮。
维夏有雹,冬则烧兮。
赫彼阿阁,䲭枭遨兮,食母于筄兮。
人之血也,菑其所也。母之食也,谁育女也。
麟逝于碛,凤翔于野。彼苍者何。
人之血也,人之菑也。母之食也,育汝谁也。
麟戢其趾,凤揫其仪。彼苍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