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布始和,万卉欣向荣。
窣窣叶欲乾,瑟瑟枝逊青。
绿丛染淡黄,似失凌霜勍。
葆光(bǎo guāng)的意思:形容人保持纯洁正直,不受外界诱惑和负面影响。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成林(chéng lí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密集如林。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凋萎(diāo wěi)的意思:指花朵枯萎、植物失去生机或事物逐渐衰败、失去活力。
发生(fā shēng)的意思:指事件或事情的发生、出现。
纷竞(fēn jìng)的意思:指众多人争相竞争,争夺利益或地位。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户庭(hù tíng)的意思:指家庭和睦、家风好。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凌霜(líng shuāng)的意思:凌霜指的是能够在严寒的冬天中忍受住寒冷,继续前行的意志和毅力。
妙理(miào lǐ)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的道理或观点。
嫩绿(nèn lǜ)的意思:嫩绿指颜色鲜艳而柔嫩的绿色,形容植物初生时的嫩绿色。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譬之(pì zhī)的意思:用来举例说明或比喻,表示类似或相似的关系。
岂其(qǐ qí)的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怀疑、反问或否定,强调事情不会如此简单或轻易。
青阳(qīng yáng)的意思:指年轻有为、有才华且有远大理想的人。
柔红(róu hóng)的意思:柔软而红色的。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森然(sēn rán)的意思:形容景物或气氛显得浓密、郁郁葱葱。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棠梨(táng lí)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相似程度非常高,几乎无法区分。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相争(xiāng zhēng)的意思:指两方或多方势力互相争斗、争夺权利或利益。
向荣(xiàng róng)的意思:指事物向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妍媸(yán chī)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或丑陋。
倚玉(yǐ yù)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娇媚。
玉色(yù sè)的意思:形容美丽、光洁如玉的颜色。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枝头(zhī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最高点或最前沿的位置。
众相(zhòng xiāng)的意思:指众多人的表情或态度一致,没有差异。
此诗描绘了竹子在春天的生长景象,以竹喻人,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品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植物对比,如桃李的艳丽与竹的素雅,春日的生机与竹的静默,以及竹子在春阳下的生长与变化,都生动地体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
开头“脩竹自成林,森然围户庭”,描绘了竹林围绕庭院的景象,竹子的茂盛与整齐给人以宁静而庄重的感觉。接着“玉色润琅玕,清籁戛竽笙”两句,将竹子比作玉石般润泽,其声音如同竽笙般清脆悦耳,进一步突出了竹子的美丽与和谐。
“当春布始和,万卉欣向荣”则点明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景象。而“柔红枝头绽,嫩绿坡间萌”则具体描绘了春天里花朵绽放、新芽萌发的生机勃勃之景。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竹子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强调了竹子在春日中的独特地位。
“植生无妍媸,纷纷竞形形”一句,表达了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无分美丑的观点。而“惟竹于此时,葆光而韬英”则点出竹子在春日中的静默与内敛,它不争艳丽,却保持着自己的光芒与内涵。
接下来,“窣窣叶欲乾,瑟瑟枝逊青”描绘了竹叶在春日逐渐干燥、枝条保持青绿的状态,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竹子的坚韧与持久。而“艳输桃李华,态谢棠梨轻”则通过与桃李、棠梨的对比,强调了竹子在形态上的朴素与低调。
“绿丛染淡黄,似失凌霜勍”则描绘了竹子在春日中颜色的变化,从绿色中带出淡淡的黄色,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坚强与抗寒能力。然而,“卓彼岁寒姿,凋萎岂其情”一句,诗人通过反问强调了竹子即使在严冬也能保持其坚毅的姿态,不会因凋萎而改变其本性。
最后,“况借青阳力,发生讵不能”表达了竹子在春阳的助力下,生长与发展的可能性,强调了外在条件对内在生命力的影响。而“徘徊倚玉竿,妙理入吟评”则以诗人的视角,表达了对竹子生长过程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其内在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竹子在春日生长的美丽景象,更寓意了竹子坚韧、高洁、不争的君子之德,以及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