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纷纶(fēn lú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纷繁复杂的样子。
浮世(fú shì)的意思:指现世、尘世,也指人世间的繁华喧嚣和变幻无常。
光华(guāng huá)的意思:光彩耀眼的气质或光辉的光芒。
结草(jié cǎo)的意思:指结成同盟或结为朋友。
节概(jié gài)的意思:节概指的是保持节操和概念,不轻易改变或背离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里人(lǐ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亲近关系的人,也可以指内部人员。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人豪(rén háo)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气概豪迈,胆识过人。
山长(shān cháng)的意思:指山势高耸,形容山峰、山势高大。
史评(shǐ píng)的意思: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价、评论。
太常(tài cháng)的意思:指常常、经常。
撄城(yīng chéng)的意思:指用武力攻占城池,夺取敌方的阵地。
忠荩(zhōng jìn)的意思:形容人忠诚坚定,品德高尚。
梓里(zǐ lǐ)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家乡或故乡。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庞嵩对宁德李大华英勇抗击倭寇事迹的赞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李大华忠诚与勇敢精神的高度评价。
首联“梓里人豪入史评,撄城遗烈太常旌”描绘了李大华在家乡被视为豪杰,其英勇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受到朝廷的表彰。这里通过“梓里”、“撄城”等词,形象地展现了李大华在家乡和战场上的英雄形象。
颔联“光华浮世谁无死,忠荩如公不浪生”强调了生命虽短暂,但忠诚与勇敢的价值永恒。诗人认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生死考验,而像李大华这样忠诚的人,他们的生命价值远非虚度。
颈联“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宁泮早占池尽赤”可能是指李大华在战斗中勇猛无比,甚至将战场染红;后句“番山长羡月孤明”则可能象征着李大华的忠诚与勇敢如同月光般明亮,令人敬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李大华的英勇形象。
尾联“纷纶节概应千古,结草先传抗杜兵”总结了李大华的英勇事迹将流传千古,他的抗倭行为如同古代结草报恩的故事一样,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这里不仅赞扬了李大华的英勇,也寄托了对后人学习其精神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大华英勇事迹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嘉泰二年题资州醮坛山星斗阁至是同王资州贾大安杨季持诸公登山用前韵·其二
天磨团团任往还,莫将止处认兼山。
水归寒谷敛秋练,木落前峰明晓鬟。
天度已归参井后,日行又值斗箕间。
若知此处真消息,血气浮名总是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