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矜(āi jīn)的意思:表示怜悯、同情别人的不幸遭遇。
并用(bìng yòng)的意思: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方法、手段、工具等。
不一(bù yī)的意思:不相同;不一致
恻隐(cè yǐn)的意思:指对别人的痛苦和困苦感同身受,产生同情之心。
车轨(chē guǐ)的意思:比喻人的行为或思想受到固定的方式、规则的限制。
称伐(chēng fá)的意思:指评判、批评和指责别人的言辞或行为。
慈惠(cí huì)的意思:指慈悲仁爱,宽厚待人的美德。
大德(dà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广泛的仁爱之心。
丹水(dān shuǐ)的意思:丹水是指红色的水,比喻文采或才华出众的人。
典刑(diǎn xíng)的意思:指法律规定的刑罚。
恭俭(gōng jiǎn)的意思:恭敬而节俭,形容人谦虚恭敬,生活简朴节俭。
见于(jiàn yú)的意思:出现在、存在于
骄盈(jiāo yíng)的意思:形容自负、傲慢的样子。
泾渭(jīng wèi)的意思:形容事物之间差别极大,互不相通。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琴瑟(qín sè)的意思:比喻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感情和谐,相互配合,如琴瑟合鸣。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人声(rén shēng)的意思:指人们的声音喧闹嘈杂,如锅碗瓢盆之声,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声教(shēng jiào)的意思:指以声音教导人们,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启迪他人。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同流(tóng liú)的意思:指与众不同,与主流不同步。
文行(wén xíng)的意思:指文学创作或表演活动。
五材(wǔ cái)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无文(wú wén)的意思:没有文字或没有文化修养。
无骄(wú jiāo)的意思:谦虚谨慎,不自满、不骄傲。
无成(wú chéng)的意思:指没有成就、没有成就的人。
信义(xìn yì)的意思:指言行诚实可靠,信守承诺的品质。
雅郑(yǎ zhèng)的意思:指言辞文雅、举止得体的人或事物。
异能(yì néng)的意思:
◎ 异能 yìnéng
(1) [different function]∶不相同的功用
(2) [extraordinary talents]∶突出的能力禹迹(yǔ jì)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止戈(zhǐ gē)的意思:停止战争,和平相处。
志在四海(zhì zài sì hǎi)的意思:志向远大,抱负广阔,有决心和意愿在世界各地发展。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理想的君主或领导者,如何以德治国,以和为贵,终止战乱,实现天下太平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如“止戈见于绝辔之野”、“称伐闻于丹水之征”,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五材并用谁能去兵”的两句中,诗人强调了信任与正义的重要性,它们是解决争端、减少战争的手段。而“实天地之大德曰生”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和存在的价值,是自然法则所重视的。
接下来的“泾渭同流清浊异能,琴瑟并御雅郑殊声”展示了诗人对于不同事物、声音和音乐风格都给予肯定和欣赏的态度,反映出一种包容与和谐的哲学。
在“扰扰烝人声教不一,茫茫禹迹车轨未并”中,诗人批评了社会上的混乱和声音的杂乱,以及教育和指导上的不统一。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统一、秩序和正确引导的渴望。
“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和理想,他渴望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四方,但仍保持谦逊和不骄不躁。同时,他的心灵广大,没有任何自满的情绪。
最后,“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强调了言论必须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而“恻隐其心训以慈惠,流宥其过哀矜典刑”则展示了一种宽容和怜悯的态度,主张以仁慈来教育人们,以悲天悯人之心来处理过错。
整首诗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和谐、个人修养和道德完善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