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迁(biàn q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和转移,特指人事或国家社会的变动。
典型(diǎn xí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或特点。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后生(hòu shēng)的意思:指年纪较小或资历较浅的人。
谨严(jǐn yán)的意思:谨慎严肃,举止庄重,言行严谨。
名宿(míng sù)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享有盛誉的前辈人物。
前贤(qián xián)的意思:指古代有才德的先贤和前辈人物。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亲炙(qīn zhì)的意思:亲身体验,亲自感受
肃穆(sù mù)的意思:庄重肃穆,严肃庄重。
御筵(yù yán)的意思:指皇帝主持的盛大宴会,也泛指宴请贵宾的盛大宴会。
云集(yún jí)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
掌故(zhǎng gù)的意思:掌故指的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可以指历史上的典故或故事。
哲人(zhé rén)的意思:指具有深刻智慧和高尚道德的人。
正学(zhèng xué)的意思: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司马龙藻所作的《癸亥春仲丁道南祠释菜和昆陵黄云孙韵》。诗中表达了对东林学派圣传的敬仰与传承的决心,以及对前辈学者的追思与学习的渴望。
首联“正学东林接圣传,后生何敢坠前贤。”开篇即点明主题,以“正学”呼应东林学派的学术正统,表达出对这一传统学术流派的尊崇之情。同时,诗人自谦地表示,作为后辈,不敢忘记前辈的教诲,不敢在学问上有所懈怠或退步。
颔联“哲人两代曾亲炙,道统千秋讵变迁。”进一步阐述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哲人”指的是那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前辈,“两代”则强调了时间的跨度,表明这种学术传承跨越了多个世代。“道统”指的是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千秋”则强调了这种传统的长久不衰,而“讵变迁”则表达了对这种传统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改变的坚定信念。
颈联“肃穆典型资掌故,谨严俎豆赖承先。”这两句诗描绘了对前辈学者学术风范的追忆与学习。通过“肃穆典型”和“谨严俎豆”这两个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前辈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将继承并发扬前辈学者的学术精神和人格品质的决心。
尾联“东南名宿尝云集,为献丹箴到御筵。”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东南地区学者云集的情景,以及诗人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和建议贡献给朝廷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学术交流的重视,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学派的敬仰、对前辈学者的追思以及对自己学术追求的坚定信念的表达,展现了一位学者对于学术传承、人格修养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和高度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再并赋瑞香水仙兰三花
水仙头重力纤弱,碧柳腰支黄玉萼。
娉娉袅袅谁为扶,瑞香在旁扶著渠。
春兰初芽嫩仍短,娇如稚子无人管。
瑞香绿荫浓如云,风日不到况路尘。
生时各在一山许,畦丁作媒得相聚。
三花异种复异妆,三花同韵更同香。
诗人喜渠伴幽独,不道被渠教断肠。
予因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谢丈复集杜句见赠予以百家衣报之
棘围深锁武成宫,华裾织翠青如葱。
谢公文章如虎豹,林间一啸四山风。
天下几人学杜甫,千江隔兮万山阻。
画地为饼未必似,更觉良工心独苦。
谁登李杜坛,浩如海波翻。
奄有二子成三人,古风萧萧笔追还。
我诗如曹郐,拆东补西裳作带。
令人还忆谢玄晖,昆崙虞泉入马蹄。
我愿四方上下逐东野,只有相逢无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