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其二》
《偈·其二》全文
唐 / 慧能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清净何处尘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镜台(jìng tái)的意思:指以镜子为台,用来照明和观看自己形象的台子。比喻以自己为镜,反省自己的言行。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染尘(rǎn chén)的意思: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变得不洁净。

菩提树(pú tí shù)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或智慧。

注释
心:指人的内心、精神或灵魂。
菩提树:佛教中象征智慧和觉悟的神圣树木,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身:这里指的是人的身体或形态。
明镜:明亮清晰的镜子,比喻清净无染的心。
本:本来、原本。
清净:干净、没有污染,形容心灵纯洁无垢。
尘埃:灰尘,比喻世俗的烦恼和杂念。
翻译
心灵如同觉悟的菩提树,
身体就像明亮的镜子台。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僧人慧能的作品,是他对佛教禅理的体悟。首句“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中的“菩提树”源自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典故,喻指智慧和觉悟。“身为明镜台”则象征着清净无染的心灵,是观照世间万象的镜子。

第二句“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净。这里的“明镜”继续上句的比喻,指代心灵;“本清净”说明心之本性原本是清洁无垢的;末尾“何处染尘埃”则是在探问,在这样一个本质纯净的心灵中,又如何会沾染上世间的污秽。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内在清净本性的肯定,以及对保持这种清净状态的一种追求。通过将心比作明镜,慧能强调了修行者应该不断自我观照、净化心灵,以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作者介绍

慧能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到家寄季承二首

相逢到别二十日,披览溪山驻行役。
凄凉浩荡两生境,意不求诗诗自得。
临分不作珍重语,顾欲倡酬诗卷觅。
问君得此君何用,云比相如家四壁。
杜陵囊帛解救寒,陆生越橐千金直。
人言君侯真太痴,君痴不痴君自识。

(0)

读公择箧中徐季益孙子进昆仲诗有怀其人因以

几年禅月閟灵栖,石磴崩摧仅可梯。
谁遣诗人来借住,自应无饭只羹藜。

(0)

蕃丙午冬分宜见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

缭绕竹青沙白,缘情政可生愁。
寂寞雁秋猿冷,未妨相与成游。

(0)

蕃侍舅翁衡州史君游吉阳山舅翁举往年与南涧

闻道常年会,尚书领客来。
公能哦旧句,我恨阙初陪。
郁胡云峰南,苍苍石磴苔。
人亡与节逝,已矣两裴回。

(0)

感怀五首

木落无著叶,枯林多悲号。
饥乌不得食,拾樵护遗巢。
居人宁知悲,客子中心焦。
故里一回首,山高水迢迢。

(0)

观吴兴俞君新之作画于瑞竹俞君索诗漫兴四绝

我无岩壑姿,空有山林想。
看君落笔时,形滞心已往。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