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忌刻(jì kè)的意思:对别人言辞或行为过于挑剔,过分计较小节。
建中(jiàn zhōng)的意思:建立中央,中兴事业。
奸邪(jiān xié)的意思:指心术不正,行为恶劣,具有欺诈、狡猾、犯罪等负面意义。
聚敛(jù liǎn)的意思:指贪污腐败的官员或富商聚集财富。
偏私(piān sī)的意思:偏袒私利,不公正地偏向个人或特定利益。
疏斥(shū chì)的意思:疏远,排斥。
天资(tiān zī)的意思:指人的天生才能或天赋的特长。
王政(wáng zhèng)的意思:指君主的政治统治。
显庸(xiǎn yōng)的意思:显露出庸俗之态,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低劣、不高尚。
贤辅(xián fǔ)的意思:贤明的辅佐者
性学(xìng xué)的意思:性学是研究人类性行为、性心理、性教育等方面的学科。
有志(yǒu zhì)的意思: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昭融(zhāo róng)的意思:指明显美德或才智出众。
治平(zhì píng)的意思:指维护社会治安,使社会安定平和。
- 鉴赏
此诗以深沉的笔触,剖析了唐代德宗时期的朝廷政治生态。开篇“聚敛非王政,偏私岂建中”,直接点出朝廷治理的两大弊病:一是过度聚敛民财,非为王者之正道;二是偏私盛行,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这两句直指问题核心,奠定了全诗批判的基调。
接着,“天资伤忌刻,性学欠昭融”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朝廷内部的风气问题。这里“忌刻”指的是心胸狭窄,对人苛刻;“昭融”则意味着光明磊落,豁达大度。这两句指出,朝廷官员在性格和修养上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政治环境恶劣。
“贤辅终疏斥,奸邪是显庸”两句,则是对当时官场现象的深刻讽刺。贤能之士被疏远排斥,而奸佞之人却得以显赫,这不仅反映了选拔任用机制的失灵,也暴露了政治生态的腐败。
最后,“治平虽有志,才小竟成空”总结全诗主旨,表达了对德宗时期政治局面的忧虑。尽管德宗有治理国家的意愿,但由于才能有限,最终未能实现其治国理想,言下之意是改革与治理成效寥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德宗时期政治问题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态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