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腹(biàn fù)的意思:指吃了东西就想上厕所,形容食物消化迅速。
得罪(dé zuì)的意思:冒犯、得罪别人或触怒他人。
得君(de jūn)的意思:指得到君主的宠信和重用。
底物(dǐ wù)的意思:指事物的本质或实质。
蠹鱼(dù yú)的意思:比喻具有毁灭性、危害性的人或事物。
恶类(è lèi)的意思:指坏人、恶人、邪恶的人。
焚书(fén shū)的意思:焚书指的是烧书,原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烧了许多古代文献。后来,焚书成为指禁止读书、破坏文化和知识的行为。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戈矢(gē shǐ)的意思:戈矢是一个古代兵器和箭矢的组合词,用来比喻军队或武力。
共生(gòng shēng)的意思:两个或多个不同物种或个体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骨髓(gǔ suǐ)的意思:指事物的核心、精华部分。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挂口(guà kǒu)的意思:挂口指的是在说话时不加掩饰地直言不讳,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过眼(guò yǎn)的意思:指事物只是在眼前一闪而过,转瞬即逝,形容事物的短暂。
亥豕(hài shǐ)的意思:指猪,也可以指人的形象或品质。
江神(jiāng shén)的意思:指江河中的神灵,也泛指水神。
口齿(kǒu chǐ)的意思:形容说话流利、口才好。
良将(liáng jiàng)的意思:指具有出色才能和高尚品德的将领或军事指挥者。
门阅(mén yuè)的意思:指门前的阅览室,比喻学问渊博,见多识广。
秘阁(mì gé)的意思:指隐藏在深处的智慧或知识。
名理(míng lǐ)的意思:指名声和道理,即名誉和道理。
奇字(qí zì)的意思:奇特、特殊、不寻常的字。
去国(qù guó)的意思:离开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
儒生(rú shēng)的意思:指具备儒家思想、修养和学问的人。
世情(shì qíng)的意思:指世界上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首尾(shǒu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开头和结尾,或者指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书卷(shū juà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痛惜(tòng xī)的意思:对某种事物或情况感到非常遗憾、痛心。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细读(xì dú)的意思:仔细阅读或观察
西南(xī nán)的意思:指方向或位置在西南方向,也可引申为指西南地区。
仙舟(xiān zhōu)的意思:指仙人乘坐的船只。比喻神仙的交通工具,也用来形容人的才能超群、出众。
箱箧(xiāng qiè)的意思:指行李箱和行李箱里的物品,也用来比喻人的行李或财物。
许身(xǔ shēn)的意思:指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抵押或担保,以求达到某种目的。
医师(yī shī)的意思:指医生、医务人员。
异书(yì shū)的意思: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亦世(yì shì)的意思:指在世间也有所作为,也有所成就。
愿言(yuàn yán)的意思:指心中所愿的话语或要表达的意思。
沾濡(zhān rú)的意思:指被染上或沾染上不好的事物,比喻与坏人或坏事有关联。
枕戈(zhěn gē)的意思:枕着戈,指着戈枕头而睡,形容时刻准备战斗或备战状态。
终夜(zhōng yè)的意思:整个夜晚,整夜不眠。
逐客(zhú kè)的意思:指拒绝客人,把客人赶走。
罪己(zuì jǐ)的意思: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自责自己的错误。
坐啸(zuò xiào)的意思:坐着大声地笑。
坐起(zuò qǐ)的意思:指从坐着的状态转为站立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书籍的热爱与珍视,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执着。诗人以“医师笼参朮,良将枕戈矢”开篇,将医师和良将的专注与书籍与知识的追求相提并论,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接着,“儒生嗜底物,书卷挂口齿”则进一步表达了读书人对书籍的痴迷,仿佛书籍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侯西南来,岁月十首尾”描述了刘侯的旅程,时间之长,暗示了知识积累的漫长过程。“闭门阅古今,过眼分亥豕”则展现了刘侯在闭门读书时,穿越古今,辨别真伪的场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异书照神藜,奇字哭妖鬼”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刘侯对罕见书籍和奇异文字的珍视,甚至到了近乎敬畏的地步。“许身如蠹鱼,文字共生死”则将自己比作蛀虫,与文字共生共死,形象地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与忠诚。
“风流反得罪,去国果谁耻”这一句,可能暗指了当时社会对知识追求者的误解或不理解,但刘侯并未因此而感到羞耻。“仙舟载秘阁,便腹贮名理”则想象刘侯乘坐着装满秘籍的仙舟,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满足。
最后,“江神亦世情,逐客多不喜”反映了自然界的冷漠,与人类对知识的热忱形成对比。“厄同焚书秦,恶类灭邢燬”借历史事件,表达了对知识被毁灭的恐惧。“沾濡遍箱箧,痛惜到骨髓”则直接表达了对书籍被毁的悲痛之情。
“我初闻为惊,终夜成坐起”表明了作者对刘侯遭遇的震惊与担忧。“得君诗细读,罪己不罪水”则表达了作者对刘侯诗歌的赞赏,并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为不应因外界的误解而自责。“愿言坐啸馀,书著子刘子”则是对刘侯的敬意与祝福,希望他能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留下丰富的著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侯对书籍和知识的热爱与坚守的描绘,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追求者的态度,以及知识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