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懋持循,旋持仍旋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禀赋(bǐng fù)的意思:指人的天赋、才能、资质。
病已(bìng yǐ)的意思:病已是指病情已经好转或病已经痊愈。
惭惶(cán huáng)的意思:感到羞愧和惊慌失措。
车轮(chē lún)的意思:车轮是指车辆上的轮子,比喻事物的不断变化或轮番交替。
持循(chí xún)的意思:坚持正道,遵循原则。
而亦(ér yì)的意思:同时也是
否臧(pǐ zāng)的意思:指掩饰、隐瞒自己的恶行或缺点。
膏肓(gāo máng)的意思:形容病痛的严重程度,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严重损坏或残缺。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贵阳(guì yáng)的意思:指人品高尚、品德优良。
毫发(háo fà)的意思:形容极微小、极细小。
贱阴(jiàn yīn)的意思:
谓回避阴湿之地。《孙子·行军》:“凡军好高恶下,贵阳而贱阴。”
藉茅(jiè máo)的意思:借助茅草,暂时遮蔽身份或隐藏真相。
径情(jìng qíng)的意思:指直接表达真情实感,毫不隐瞒。
客气(kè qi)的意思:指待人接物时彬彬有礼,言行谦和的态度和举止。
渺然(miǎo rán)的意思:形容景物或事物微小、稀少,无法触及或感知。
乃其(nǎi qí)的意思:表示推测或判断某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潜藏(qián cáng)的意思:隐藏在内心深处,不轻易表露出来。
求艾(qiú ài)的意思:指向他人求助、寻求援助。
塞耳(sè ěr)的意思:塞住耳朵,不听或不理会别人的劝告或警告。
时见(shí jiàn)的意思:指事物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才能见到或出现。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悟物(wù wù)的意思:指能够从事物中领悟道理,洞察事物本质。
轩昂(xuān áng)的意思:形容气势盛大,威风凛凛。
阳刚(yáng gāng)的意思:指男子气概、刚强有力的特质。
一字(yī zì)的意思:指只有一个字,形容极为简洁。
阴柔(yīn róu)的意思:指女性柔弱、娇柔的性格特点,也可指男子柔弱、文弱的性格特点。
有程(yǒu chéng)的意思:拥有才能、有水平、有能力
由喜(yóu xǐ)的意思:由喜指因为喜事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脂韦(zhī wéi)的意思:指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的行为。
仲由(zhòng yóu)的意思:指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客气》。诗中以“客气”为题,探讨了人性中的虚伪与矫饰,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真我,不被世俗所左右。
首句“渺然寓天地,何能独轩昂”,诗人以宇宙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对比,表达了对个体在浩瀚世界中地位的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接着,“古人有程规,毫发分否臧”一句,借古人行事的准则,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指出细微之处也能分辨是非善恶。
“周易贱阴柔,往往贵阳刚”引用《周易》中的观点,说明了刚柔并济的道理,刚强有时会受到贬低,但柔顺也不应过于软弱。接下来的“而亦戒用罔,藉茅乃其良”则进一步阐述了适度的重要性,比喻使用茅草作为屋顶材料,既实用又适宜,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采取恰当行动的必要性。
“嗟予禀赋偏,径情时见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偏向的感慨,以及因直率行事而可能遭受的伤害。接下来的几句“几回懋持循,旋持仍旋忘”描述了诗人试图遵循道德规范,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忘记或忽视,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面唾难自乾,脂韦窃惭惶”形象地描绘了面对他人指责时内心的尴尬与不安,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惶恐。这里通过“面唾”和“脂韦”(比喻谄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虚伪行为的反感与自我反省。
“靡悟物有折,车轮嫌四方”一句,以车轮嫌四方的比喻,表达了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无奈与困惑,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性。
“仲由喜闻过,塞耳立道旁”引用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子路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而诗人则以之为反面教材,警示自己要勇于接受批评,而不是闭目塞听。
“白首已怜逝,客气犹潜藏”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性格中仍存的虚伪倾向的警觉。
最后,“七年病已深,求艾休辞忙”提到七年病痛的比喻,象征着长时间的困扰与挣扎,而“求艾休辞忙”则是对寻求治愈之道的渴望,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平静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自我成长的不断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真我价值的坚守与探索。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也鼓励读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自我反省,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