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渤海(bó hǎi)的意思:比喻庞大而辽阔的海洋,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领域的广阔和辽阔。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斥卤(chì lǔ)的意思:指公开批评、谴责恶劣行为或不良现象。
伏莽(fú mǎng)的意思:指隐藏在暗处的力量,也用来形容隐藏在背后的强大势力。
开原(kāi yuán)的意思:指重新开始,重新起源。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闾阎(lǘ yán)的意思:指官员贪污受贿、贪婪残暴的行为。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蓬蒿(péng hāo)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人的头发茂盛。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塞责(sè zé)的意思:指担负责任、尽职尽责。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圣躬(shèng gōng)的意思:指高尚、纯洁的品德和行为。
闻见(wén jiàn)的意思:指听到或知道消息、传闻。
萧骚(xiāo sāo)的意思:形容情感激荡,思想独特,意境高远。
原野(yuán yě)的意思:指广阔的原野,比喻没有限制和束缚的自由环境。
珠崖(zhū yá)的意思:形容山崖陡峭而美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自然环境的荒凉与动荡,以及对治理边疆的官员的期望。首句“三秋闻见总萧骚”以秋天的萧瑟景象开篇,暗示边疆地区的荒凉与不安定。接着,“日夜飞涛不断号”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的动荡,仿佛日夜不息的波涛在呼号,象征着边疆的危机与挑战。
“旧集闾阎皆斥卤,新开原野半蓬蒿”两句则描述了边疆地区因长期战乱或治理不当而变得荒芜的景象,昔日的村落和新开垦的土地都长满了蓬蒿,一片荒凉。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边疆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空山那得珠崖贝,伏莽休悬渤海刀”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边疆的荒凉与可能存在的资源匮乏进行对比,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策略的反思。珠崖贝可能是指珍贵的自然资源,但在这荒凉之地难以寻得;而“渤海刀”可能象征着武力镇压,这里表达的是希望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寻求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最后,“应识乘轺难塞责,愿纾南顾圣躬劳”表达了对边疆治理官员的期待与敬意。乘轺(轺车)是古代官员出行的车辆,这里指代边疆治理官员。这句话意味着治理边疆的官员面对重重困难,责任重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关注和对国家南疆安全的担忧,希望官员能够妥善处理边疆事务,减轻皇帝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官员的深切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元光间予在上龙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与元雷游历嵩少诸蓝禅师汴公方事参访每相遇辄挥毫赋诗以道閒适之乐今犹梦寐见之儿子渭近以公故抵任城禅师附寄诗以叙畴昔未几驻锡东庵因造谒间出示裕之数诗醉笔纵横亦略道嵩游旧事感叹之馀漫赋长句二首·其一
性理诸方巳遍参,归来一锡驻东庵。
山中莲社旧招隐,旅舍阿戎新对谈。
诗笔如君僧有几,文章愧我老无堪。
绫书大字拈香疏,须趁微之酒半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