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貌含天虚,彷佛若真觌。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正 月 望 夕 供 养 大 阿 罗 汉 画 像 作 宋 /宋 庠 端 月 戒 熙 阳 ,望 舒 秀 圆 极 。洗 心 乘 佳 节 ,瞻 像 洗 慈 德 。穆 穆 屋 漏 尊 ,虚 堂 与 神 寂 。绘 境 纷 自 奇 ,法 性 非 所 得 。人 貌 含 天 虚 ,彷 佛 若 真 觌 。示 现 随 三 界 ,精 感 超 六 识 。华 灯 列 清 场 ,宝 炷 熏 梵 席 。妙 意 随 春 融 ,疑 怀 逐 冰 释 。欲 赞 已 忘 言 ,拳 拳 自 终 夕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冰释(bīng shì)的意思:指原本紧张、冷漠的关系或气氛变得缓和或友好。
春融(chūn róng)的意思:春天来临,冰雪融化。
端月(duān yuè)的意思:指月亮的两侧或上下出现明显的凹陷或凸起。
法性(fǎ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行为符合道德法则,遵守法纪。
梵席(fàn xí)的意思:指高僧、高人的座位或寺庙中供奉佛像的座位。
彷佛(páng fó)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相似或相仿,几乎一模一样。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华灯(huá dēng)的意思:指繁华热闹的灯火辉煌之景象,也用来形容盛大的场面或热闹的气氛。
佳节(jiā jié)的意思:指美好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六识(liù shí)的意思:指人的知觉和认知能力,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妙意(miào yì)的意思:指善良、美好的心意或意境。
穆穆(mù mù)的意思:形容山林的寂静、安宁。
拳拳(quán quán)的意思: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热爱、关心、敬重。
三界(sān jiè)的意思:指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境界或层次。
示现(shì xiàn)的意思:显露出来,表现出来。
所得(suǒ de)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或收益。
望舒(wàng shū)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愉悦自在。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屋漏(wū lòu)的意思:屋顶漏水。比喻家中有隐患或内部问题被暴露出来。
熙阳(xī yáng)的意思:形容明亮、温暖的阳光
洗心(xǐ xīn)的意思:指改过自新,摒弃旧的思想、行为,重新做人。
虚堂(xū táng)的意思:指空虚无物的堂屋,比喻虚假的言辞或空洞的学问。
疑怀(yí huái)的意思:怀疑心理,疑虑
终夕(zhōng xī)的意思:整天整夜;一天到晚
自奇(zì qí)的意思:自己感到奇怪或惊讶。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描绘的是在正月(农历新年)期间供养大阿罗汉画像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禅意。
“端月戒熙阳,望舒秀圆极。”开篇便以明净月亮夜景为背景,描绘出清冷而庄严的供养氛围,既表达了对佛陀的崇敬,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纯净。
“洗心乘佳节,瞻像洗慈德。”诗人通过这样的仪式,洗涤尘埃之心,寄托于佛像之中,以期获得慈悲为怀的心灵洗礼。在这里,“佳节”不仅是时间的美好,更是心灵净化的时刻。
“穆穆屋漏尊,虚堂与神寂。”诗人通过描写殿宇和佛像之间的宁静对话,以及自然界与建筑空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通达天地的境界。
“绘境纷自奇,法性非所得。”这里,“绘境”指的是供养仪式中所绘制的佛像,“法性”则是佛教中的真理。诗人表达了对无法言传的佛法真理的赞叹与追求。
“人貌含天虚,彷佛若真觌。”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观者在供养仪式中所感受的心灵体验,仿佛看到佛陀之貌,就能领悟到宇宙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
“示现随三界,精感超六识。”“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佛教中的三种层次的存在状态,“六识”则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感觉器官及其相应的心理过程。诗人通过这一表述,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性。
“华灯列清场,宝炷熏梵席。”这里,诗人以华丽的灯火和香烟来形容供养仪式的庄严与肃穆,也反映出一片清净之境。
“妙意随春融,疑怀逐冰释。”这两句诗表达了在春日融融中,对佛法妙义的领悟,以及心中的疑惑随着智慧的增长而消解。
“欲赞已忘言,拳拳自终夕。”结尾处,诗人因对佛陀与供养仪式的崇敬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沉默以示敬意,整日思念而不言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将供养大阿罗汉画像这一宗教仪式转化为一场心灵的净化与提升过程。它展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诗人对禅法的理解和内在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