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裘亦不炉,寒镫炯炯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把臂(bǎ bì)的意思:指两人相互交谈或互相交流的姿势,也比喻友好亲近的关系。
冰雪(bīng xuě)的意思:形容极寒冷的天气或环境。
蕃变(fān bià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非常迅速,蓬勃发展。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得知(dé zhī)的意思:获得了某个消息或信息。
得力(dé lì)的意思:指得到有效的帮助或支持,能够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等身(děng shēn)的意思:指人物形象、画像等的比例适中,不偏不倚。
定息(dìng xī)的意思:指固定的利息。
定力(dìng lì)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和决心,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定的心态,不被外界干扰或动摇。
更人(gēng rén)的意思:更人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更加亲近人民,更加关心人民的生活”。
共喻(gòng yù)的意思:共同的比喻。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归隐(guī yǐn)的意思:退隐于世,远离纷扰,回归本真。
会心(huì xīn)的意思:心意相通,心领神会。
经师(jīng shī)的意思:指教导他人学习知识、修养的导师或老师。
炯炯(jiǒng jiǒng)的意思: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朗鉴(lǎng jiàn)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指作为明示或警示的事物。
落木(luò mù)的意思:指秋天树叶逐渐枯萎脱落的景象,比喻事物逐渐衰败或消亡。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热客(rè kè)的意思:指对待客人热情周到,待客如亲。
人师(rén shī)的意思:人师指的是有才能、有学问的人,也可以指代教师、导师。
山陲(shān chuí)的意思:山的边际,指边远的地方。
生性(shēng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天生的本质、性格或特点。
事须(shì xū)的意思:事情需要、必须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为学(wéi xué)的意思:为了学习而努力。
吴山(wú shān)的意思:指无法逾越的障碍或困难。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雪诗(xuě shī)的意思:指写得极好、极美的诗句。
一定(yí dìng)的意思:必然发生的事情,肯定会发生的事情
早成(zǎo chéng)的意思:指一个人很早就成熟、成才或成功。
中见(zhōng jiàn)的意思:指能够从一件事物的局部看出整体的特点或本质。
追随(zhuī suí)的意思:追随指的是跟随、追赶别人,表示紧跟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追随别人的行动。
等身书(děng shēn shū)的意思:形容描写的画像或塑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和真人几乎没有差别。
-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学者夏孙桐所作,题为《胡绥之雪夜校书图》,描绘了在寒冷冬夜中,一位学者静心读书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学者坚韧不拔的求知精神与超然物外的内心世界。
首句“万事须定力,热客那得知”以“定力”点明主题,强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坚定与专注是成功的关键。接着,“岂独功名际,为学亦如之”进一步阐述,无论是追求功名还是学术研究,都需要这种定力。诗人通过对比“热客”(可能指那些浮躁、急功近利的人)与“定力”,突出了学者形象的高洁与深邃。
“先生性耐冷,一定息百驰”描绘了学者面对严寒仍能保持冷静与专注,这种定力使他能够排除万难,专注于学问。接下来的“不裘亦不炉,寒镫炯炯时”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学者在没有保暖衣物的情况下,仅靠一盏昏黄的油灯,依然坚持学习的毅力。
“孤神砺朗鉴,蕃变衷群疑”使用了“孤神”、“朗鉴”等意象,象征学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独立思考,洞察世事,面对各种疑惑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会心图中见,得力良在兹”则表达了通过深入阅读与思考,最终能够获得真知灼见的信念。
最后,“等身书早成,归隐吴山陲”描述了学者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与成就,最终选择归隐山林,享受宁静的生活。这既是对学者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体现了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萧萧落木庵,把臂堪追随”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暗示学者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而“冷味谁共喻,经师更人师”则表达了对学者独特见解与人格魅力的敬仰,认为其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的榜样。
整首诗通过对雪夜校书图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学者的求知精神与人格魅力,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重视精神修养的价值观。夏孙桐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物特质的深刻理解,将这一场景刻画得生动而富有哲理,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