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鬓丝(bìn sī)的意思:指人的鬓角的头发,用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
残月(c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已过了中秋,只剩下一边或一半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事物不完整或残缺不全。
禅榻(chán tà)的意思:指修行者在禅室或寺庙里坐禅的床榻,也泛指修行者的座位。
赤城(chì chéng)的意思:指人名、地名等的简称,也指人名、地名等的简称,也指红色、红润、红艳。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海水(hǎi shuǐ)的意思:指大海的水,比喻广阔无垠的事物或众多繁杂的事物。
沆瀣(hàng xiè)的意思:形容混乱、杂乱无章。
鸿濛(hóng méng)的意思:形容雾气浓厚,视线模糊。
来访(lái fǎng)的意思:指某人到达某地拜访或访问。
琅珰(láng dāng)的意思:形容物品华丽、珍贵。
龙蛇(lóng shé)的意思:指有权势和能力的人物,也用来形容权谋勾心斗角的场面。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门僧(mén sēng)的意思:指那些虽然没有出家,但对佛教非常了解,懂得佛法的人。
木樨(mù xī)的意思:形容花香味浓郁。
鸟哢(niǎo wēng)的意思:形容鸟儿鸣叫的声音。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日出(rì chū)的意思: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代表新的一天开始。
山喧(shān xuān)的意思:山中喧闹的声音,形容人声嘈杂、喧哗。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吴文溥的《越中秋晓》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秋日早晨景象。首句“木樨晚花香有无”,以桂花的隐约香气开启画面,暗示了秋意渐浓的时节。接下来,“鬓丝禅榻清秋徂”则通过诗人的白发和静坐禅榻,流露出岁月流转与心境的淡泊。
“残月在门僧在竹,竹里琴声出茅屋”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僧人生活的幽静,月光洒在门前,竹林深处传来悠扬的琴音,显得格外和谐。随着夜色消退,“须臾众山喧鸟哢”,鸟鸣声逐渐热闹起来,雾气洗净了山峰,仿佛削成寒玉,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
“磐陀日出天地红,海水飞挂扶桑东”描绘了壮丽的日出景象,红日初升,映照天地,海浪如挂在东方的锦带,壮观而富有诗意。随后,“阴潭影倒龙蛇壁,古殿棱戛琅珰风”描绘了深潭倒影和古殿风铃的回响,营造出神秘而古老的氛围。
最后,“上山下山白云中,手挹沆瀣超鸿濛”表达了诗人游历山川、超脱尘世的意境,而“他年有客来访我,赤城瀑布天台松”则预示着未来友人来访时,诗人将与他们共享这山水间的清逸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越中秋晨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禅意,展现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