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革(bīng gé)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变革。
不休(bù xiū)的意思:形容持续不断,没有停止或休息。
策杖(cè zhàng)的意思:指引、引导
长啸(cháng xiào)的意思:指高声长时间地吹口哨或吹号角等发出的声音
愁云(chóu yún)的意思:指忧愁、烦闷的心情或气氛。
川游(chuān yóu)的意思:指流水向下游去,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或人们的行为逐渐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垂天(chuí tiān)的意思:指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景象。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倒流(dào liú)的意思:指水流逆流而上,比喻事物发展逆向或逆势发展。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伐木(fá mù)的意思:砍伐树木。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慨然(kǎi rán)的意思:表示心情激动,情绪高涨,意气风发。
蜡屐(là jī)的意思:指人的脚穿上木头或蜡制的鞋子,形容行动迟缓、步履艰难。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期合(qī hé)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进程符合预期,达到预定的目标或结果。
奇癖(qí pǐ)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或爱好古怪、不同寻常。
杞人(qǐ rén)的意思:形容杞人虑天,无事生非,过分忧虑。
神交(shén jiāo)的意思:指两人交情非常深厚,心灵相通,如同神仙之间的交往。
天际(tiān jì)的意思:指天空的边缘或远方。
吞声(tūn shēng)的意思:指忍气吞声,不敢发声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或不满。
我曹(wǒ cáo)的意思:表示惊讶、气愤、不满或无奈的情绪。
斜川(xié chuān)的意思:指水流或河流的走向不直,呈斜向流动。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心期(xīn qī)的意思:心愿、志向。
寻幽(xún yōu)的意思:寻找幽静、幽深的地方或事物。
野老(yě lǎo)的意思:指智慧、经验丰富的老人。
伊吕(yī lǚ)的意思:指人的举止、言谈等非常谦虚恭顺。
一长(yī ch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技能或成就。
幽抱(yōu bào)的意思:形容情感深沉,内心郁结,无法释怀。
友声(yǒu shēng)的意思:友声指的是朋友之间的互相称赞和赞美之声。
鱼缄(yú jiān)的意思:指信件或文书被鱼吞噬或鱼咬断,比喻信函或文件被人截获或泄露。
远寄(yuǎn jì)的意思:寄托远方的思念或希望。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踪迹(zōng jì)的意思:指追踪的痕迹或线索。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铚所作,名为《送和斜川诗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乱世之中的忧虑。
“两脚垂天际,愁云惨不休。”开篇便以壮阔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怀天际的胸襟,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郁与不安。
“寻幽抱奇癖,欲继斜川游。”这里的“寻幽”意味着对自然美景的追求,而“抱奇癖”则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情操和个性。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斜川(可能是指某位友人的隐居之地)的愿望。
“中原苦兵革,谁能障倒流。”这两句抒发了对战乱时期的哀叹,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通过问句“谁能障倒流”,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和悲凉。
“野老且吞声,踪迹逐閒鸥。”这里的“野老”可能指隐居的高士或诗人的自称,“吞声”则是因为战乱而不得不低声细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后半句“踪迹逐閒鸥”则描绘了一种追寻隐逸者行踪的画面。
“策杖过短壑,蜡屐登高邱。”诗人通过对自然山水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游历间的心境变化。这里的“短壑”和“高邱”,都是用来形容山势的词汇,体现出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临风一长啸,慨然伊吕俦。”诗人在大自然面前发出长啸,这种啸声既是对自由自在境界的一种宣泄,也是一种对世俗羁绊的超越。这里的“伊吕俦”则可能是形容这种啸声的深远和悠扬。
“神交溯二子,新诗远寄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精神上的交流,以及通过诗歌进行的长距离沟通。这里的“二子”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些圣贤或隐逸之士,而“新诗远寄酬”则是说诗人写下新的诗篇,作为回礼送给远方的朋友。
“鱼缕生春色,风流似旧否。”在这里,“鱼缕”可能是一种植物的形容词,用以描绘出春天景色的生机勃发。后半句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现在仍能保持某些旧日风流。
“恰喜心期合,且缓杞人忧。”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喜悦,因为与朋友间的心灵相通和情感的交流,这种精神上的契合给了他力量。同时,“缓杞人忧”则是希望能够暂时放下世俗的烦恼。
“我曹非天厄,伐木友声求。”结尾处,诗人以“曹”字自指,表明自己并不是被命运所困的人。这里的“伐木”可能象征着一种创造和努力,而“友声求”则是希望能够通过声音(比喻语言或诗歌)寻找到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超脱的心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的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王晦之见寄
临西风,动商歌。
故人别来少书信,为问故人今若何。
白云濛濛迷少室,明月耿耿照秋河。
可怜此月几回缺,空城每见伤离别。
邮筒朝解得君诗,读罢凉飙夺炎热。
嗟乎晦之遣词,长于猛健,故意淡而孤绝。
有如怒流云山三峡泉,乱下龙山千里雪。
大宛天马嘶青刍,神俊照人绝世无。
自言欲解羁衔去,不能帖耳驾盐车。
朝登商山采三秀,暮上缑岭追双凫。
纷纷黄口争粟粒,君用此策固未疏。
但恐高才必为一世用,虽有潺湲不得钓,空旷不得锄。
西风酌酒遥劝君,好去齐飞鸾凤群。
穷山远水乃是我辈事,荷锄把钓听子入青云。
《答王晦之见寄》【宋·黄庭坚】临西风,动商歌。故人别来少书信,为问故人今若何。白云濛濛迷少室,明月耿耿照秋河。可怜此月几回缺,空城每见伤离别。邮筒朝解得君诗,读罢凉飙夺炎热。嗟乎晦之遣词,长于猛健,故意淡而孤绝。有如怒流云山三峡泉,乱下龙山千里雪。大宛天马嘶青刍,神俊照人绝世无。自言欲解羁衔去,不能帖耳驾盐车。朝登商山采三秀,暮上缑岭追双凫。纷纷黄口争粟粒,君用此策固未疏。但恐高才必为一世用,虽有潺湲不得钓,空旷不得锄。西风酌酒遥劝君,好去齐飞鸾凤群。穷山远水乃是我辈事,荷锄把钓听子入青云。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5567c6b2e7b9a5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