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观契予意,披味恨不早。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金 刚 经 宋 /郭 印 智 慧 比 金 刚 ,能 碎 诸 烦 恼 。良 哉 须 菩 提 ,为 众 非 草 草 。再 三 立 问 端 ,一 起 复 一 倒 。要 以 撼 瞿 昙 ,俾 之 摅 怀 抱 。瞿 昙 了 不 惜 ,意 切 如 老 媪 。始 终 谈 四 相 ,毕 竟 尽 除 扫 。为 言 福 德 性 ,胜 施 千 万 宝 。因 果 本 来 空 ,种 种 惟 心 造 。默 观 契 予 意 ,披 味 恨 不 早 。已 喜 识 真 吾 ,何 妨 行 六 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毕竟(bì jìng)的意思:表示最终、归根结底的意思,用来引出一个结论或总结。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除扫(chú sǎo)的意思:清除、扫除
德性(dé xì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福德(fú dé)的意思:福德指的是幸运和福气,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好运和幸福。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怀抱(huái bào)的意思:怀抱指抱在怀里,比喻对人或事物的关怀、照料。
金刚(jīn g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意志坚强,不易动摇。
老媪(lǎo ǎo)的意思:指老年妇女,也用来比喻年纪大的女人。
了不(liǎo bù)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已经彻底了结,没有任何遗憾。
六道(liù dào)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六道轮回,即人死后的六种不同的轮回状态。
摅怀(shū huái)的意思:摅怀指将心中的感慨、思念、情意等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倾诉心中的思念和感受。
披味(pī wèi)的意思:形容食物的味道散发出来,使人有食欲。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起复(qǐ fù)的意思:指对敌人进行反击或报复。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瞿昙(qú tán)的意思:指人心不安定,忧虑不安。
三立(sān lì)的意思:指立场坚定、立意高远、立德立言等三种立场或品质。
始终(shǐ zhōng)的意思:一直,始终如一
识真(shí zhēn)的意思:识别真实,辨别真假
四相(sì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神态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万宝(wàn bǎo)的意思:指非常珍贵、丰富的财宝或宝物。
为言(wéi yán)的意思:为别人说话或发表意见。
问端(wèn duān)的意思: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寻求事情的真相或根源。
心造(xīn zào)的意思:用心创造、用心制作
一起(yì qǐ)的意思:一同、一同地、共同
因果(yīn guǒ)的意思:指因果关系,即因果报应,做错事会有相应的后果。
再三(zài sān)的意思:多次、反复
真吾(zhēn wú)的意思: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本性
智慧(zhì huì)的意思:智慧指的是聪明才智和理性思维,是指人在认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智慧。
种种(zhǒng zhǒng)的意思: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众非(zhòng fēi)的意思:指众多的非议和指责。
须菩提(xū pú tí)的意思:须菩提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意为“须要智慧”。成语“须菩提”引申为对智慧的追求和修行。
- 翻译
- 智慧比金刚还要坚硬,能粉碎一切烦恼。
须菩提真是好,对待大众不是敷衍了事。
他反复提问,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
他意图动摇佛陀,让佛陀倾诉内心。
佛陀毫不吝啬,心意深切如老妇人。
始终围绕着生、老、病、死四种现象讨论,最终彻底消除。
他说,福德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善良,胜过千万财富。
因果本为空,一切都是由心所创造。
他默默观察,与我心意相通,遗憾未能早点相遇。
已经欢喜认识真实的自我,为何不能在六道中行走呢?
- 注释
- 智慧:指人的聪明才智。
金刚:比喻无比坚固。
须菩提:佛教人物名。
草草:随便,敷衍。
端:根本,本质。
倒:颠覆,推翻。
瞿昙:对佛陀的尊称。
怀抱:内心的情感或想法。
老媪:老妇人。
四相:佛教中的生、老、病、死。
毕竟:终究,最后。
除扫:消除,去除。
福德性:道德和善行。
宝:珍贵的财富。
因果: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心造:由心产生。
默观:静观思考。
契:符合,契合。
六道:佛教中的六种轮回之道。
- 鉴赏
这首宋朝郭印的《读金刚经》是一首禅宗风格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经典《金刚经》深邃智慧的理解和感悟。首句“智慧比金刚,能碎诸烦恼”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威力,能破除世间一切困扰。须菩提在诗中被赞美为非草率对待众人,显示出其深入思考与提问的态度。
诗人通过反复探讨经文中的道理,试图理解佛陀的教诲,希望能触动佛陀的心灵,使其倾诉内心。瞿昙(释迦牟尼)对此毫不吝啬,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如同老妇人般的亲切。接着,诗人强调了佛法的核心——四相皆空,一切皆由心生,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觉悟和福德的重要性。
诗人读经后深受启发,感到与真理契合,遗憾未能早些领悟。他已认识到真实的自我,认为即使在六道轮回中也能实践佛法。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敬仰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四戊午九月,偕同官延庆阁过碧沚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