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周让御,简子是取。臧文之贤,讥于孔父。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直(bù zhí)的意思:不诚实、不直接、不坦率
不力(bù lì)的意思:不努力,不用心,不尽力
仡仡(yì yì)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大、威武、雄伟。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揭揭(jiē jiē)的意思:揭开、掀开。
九九(jiǔ jiǔ)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或程度深。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孔父(kǒng fù)的意思:指父亲的智慧和学识。
女子(nǚ zǐ)的意思:指女子不需要才华,只要品德高尚就足够了。
岂弟(kǎi tì)的意思:岂弟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怎么会是弟弟呢?用来指责对方无理取闹、胡乱指责或无端猜疑他人。
士人(shì rén)的意思:士人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有才干的人。
思古(sī gǔ)的意思:思念古时的人物、事物或时代。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无禄(wú lù)的意思:没有俸禄,指没有官职或没有收入。
椅桐(yǐ tóng)的意思:指人的生活环境舒适,不受外界干扰。
猗猗(yī yī)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繁盛。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之无(zhī wú)的意思:没有任何,毫无
终朝(zhōng zhāo)的意思:终日,整天。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子曰(zǐ yuē)的意思:子曰是指孔子的言论。子曰意为“孔子说过”或“孔子曾经说过”。
岂弟君子(qǐ dì jūn zǐ)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行或行为举止不像一个真正的君子,而更像一个小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道德品质,通过对比和讽刺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猗猗椅桐,斤斯斧斯。” 开篇以椅桐(即梧桐)为喻,象征着君子的美德与才华,然而却被世人忽视或遗弃。“人之维良,胡俾遗之。” 诗人感叹,为何如此优秀的君子会被世人遗忘或忽视。
“岂弟君子,人之是谷。” “岂弟”意为和乐、愉快,这里指品德高尚的君子,却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君子不弘,人之无禄。” 君子若不施展其才华,世人便认为他没有福分或能力。
“絺绤在冬,子曰有衣。” 绺绤指的是夏季的轻薄衣物,这里比喻在寒冷的冬天,君子却能保持温暖,暗示君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自给自足。“终朝不馈,子曰罔饥。” 即使整天不吃不喝,君子也不会感到饥饿,象征着君子内心的坚韧与满足。
“此之仡仡,子曰不力。” “仡仡”形容力量强大,这里指君子虽强大却不显山露水,不炫耀自己的力量。“彼之揭揭,子曰不直。” 揭揭形容高傲自大,这里讽刺那些自以为是、不正直的人。
“有菅有蒯,女子采之。” 菅和蒯都是草本植物,这里比喻平凡的事物,女子采集它们,象征着普通人生活的朴实与平凡。“九九之术,齐君礼之。” 九九之术可能是指某种计数或计算方法,齐君礼之则表示君主对此给予尊重,暗示知识与智慧的价值。
“室周让御,简子是取。” 室周让御可能是指室内礼仪,简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这里可能是在说简子重视并采纳了室周的建议或礼仪。“臧文之贤,讥于孔父。” 臧文是春秋时期的贤臣,孔父则是孔子的父亲,这里可能是在讽刺孔父对臧文的批评。
“吁嗟士人,生之穷兮。” 对士人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同情。“我思古人,惟周公兮。” 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周公的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君子与小人、平凡与非凡、知识与权力等主题的对比与讽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孔毅父以诗戎饮酒,问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
酒中真复有何好,孟生虽贤未闻道。
醉时万虑一埽空,醒后纷纷如宿草。
十年揩洗见真妄,石女无儿焦谷槁。
此身何异贮酒瓶,满辄予人空自倒。
武昌痛饮岂吾意,性不违人遭客恼。
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
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
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且将墨竹换新诗,润色何须待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