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足(ān zú)的意思:满足、足够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东汉(dōng hàn)的意思:指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或与东汉相关的事物。
非奇(fēi qí)的意思:非常罕见或不寻常
复听(fù tīng)的意思:指能够听到别人说的话,但并不理解其意思。
甘露(gān lù)的意思:甘露指甜美的雨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和恩泽。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经师(jīng shī)的意思:指教导他人学习知识、修养的导师或老师。
款塞(kuǎn sāi)的意思:形容货物堆积如山,无法出售或使用。
离意(lí yì)的意思:指意思或含义离开了原本的主题或本意。
麟阁(lín gé)的意思:指官方的文化机构或书院。
奴子(nú zǐ)的意思:奴子指的是奴隶或奴仆,形容被人压迫或奴役的人。
岂非(qǐ fēi)的意思:难道不是,岂非表示对某种事实或判断的反问,表达出否定的意思。
石渠(shí qú)的意思:指行走时脚下的小溪流水声,比喻言辞或文章的流畅自然。
受经(shòu jīng)的意思:接受教育或受到熏陶。
堂搆(táng gòu)的意思:指不合逻辑、不通情理的说话或行为。
图形(tú xíng)的意思:形状、外表。
五经(wǔ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易经》、《书经》、《诗经》、《礼经》和《春秋》的合称。
虚誉(xū yù)的意思:指虚假的声誉或虚假的荣誉。
炎炎(yán yá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炎热。也用来形容热闹、热烈的场面。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云台(yún tái)的意思:云台原指高山上的云雾,后来比喻高耸的台阶。成语“云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宏伟。
杂霸(zá bà)的意思:形容混乱、杂乱无章的样子。
真堂(zhēn táng)的意思:真实的庙堂,指真实的官场或权力中心。
钟离(zhōng lí)的意思:指钟声传得远,离别的人感到悲伤。
自宣(zì xuān)的意思:自我吹嘘,自夸自擂
五经师(wǔ jīng shī)的意思:指通晓五经的学者或教授。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题为《明帝》,通过对明帝在位期间的政绩与历史地位的评价,展现了其治国理念与功绩。
首句“甘露徵儒首石渠”,描绘了明帝广纳贤才,重视教育的情景。石渠,古代官署名,这里象征着教育与学术的中心。甘露,比喻天降恩泽,此处暗指明帝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与接纳。
“圜桥复听五经师”进一步强调了明帝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圜桥可能是指听讲的场所,五经师则是指精通儒家经典的大师。这表明明帝不仅亲自聆听,还邀请了多位学者进行教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接下来的“图形麟阁谁方美,纪绩云台曷避私”两句,通过对比麟阁(古代帝王表彰功臣的场所)和云台(表彰文臣的场所),表达了对明帝功绩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他公正无私的品质。
“款塞单于安足异,受经奴子岂非奇”则赞扬了明帝处理边疆事务的智慧与勇气。款塞,即安抚边境,单于是匈奴的首领,这里指明帝成功地与北方民族建立了和平关系。受经奴子,可能是指明帝接受并传播儒家经典给少数民族,这种做法在当时是相当罕见且具有开创性的。
“宣帝自宣终杂霸,明帝之明那可訾”将明帝与宣帝进行了比较,指出明帝的明君之德不仅体现在对内治国上,也体现在对外政策的明智上,与宣帝的治国风格形成对比。
“数封屡见钟离意,虚誉何劳謟子嗤”提到明帝多次封赏大臣,如钟离意,显示了他奖掖贤能的胸怀。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不应过分夸大或贬低某人的声誉,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最后,“永平建武真堂搆,东汉炎炎又一时”总结了明帝在位期间的成就,以及他的统治对东汉时期的影响,强调了明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明帝在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的贡献进行赞美,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明君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评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龙隐洞读元祐党人碑
荒郊秋老木萧摵,孤岩幽旷仙灵宅。
龙去不知几多年,但余寒湫三百尺。
岩中古咏与今题,墨晕劖满不留隙。
摩崖破藓见残碑,衮衮诸公列党籍。
端履门外已勒名,如何瘴乡也镌石。
元祐去今六百秋,姓字了了存点画。
中间纵有剥蚀文,依稀犹可想遗迹。
山灵不可没奇人,故留奸名显端硕。
不然多少断碣半销磨,何故贞珉不泐今犹昔。
我来坐卧其下先顶礼,瞻望鸿名如圭璧。
可惜石工愧安民,不畏鬼非兼人责。
诸老历历应星辰,当年羽士曾避席。
不知元长欲欺谁,亲挥毫素面不赤。
宋业成灰太师殄,三百八人名犹赫。
至今墨客过碑前,指点蔡京笑哑哑。
《龙隐洞读元祐党人碑》【清·陈衍虞】荒郊秋老木萧摵,孤岩幽旷仙灵宅。龙去不知几多年,但余寒湫三百尺。岩中古咏与今题,墨晕劖满不留隙。摩崖破藓见残碑,衮衮诸公列党籍。端履门外已勒名,如何瘴乡也镌石。元祐去今六百秋,姓字了了存点画。中间纵有剥蚀文,依稀犹可想遗迹。山灵不可没奇人,故留奸名显端硕。不然多少断碣半销磨,何故贞珉不泐今犹昔。我来坐卧其下先顶礼,瞻望鸿名如圭璧。可惜石工愧安民,不畏鬼非兼人责。诸老历历应星辰,当年羽士曾避席。不知元长欲欺谁,亲挥毫素面不赤。宋业成灰太师殄,三百八人名犹赫。至今墨客过碑前,指点蔡京笑哑哑。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67c6859696fa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