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乘胜(chéng shèng)的意思:利用胜利的势头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功。
故里(gù lǐ)的意思:故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故乡或祖籍。
寄远(jì yuǎn)的意思:表示寄托思念之情,将心意寄托给远方的人。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驹光(jū guāng)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或事物。
客中(kè zhōng)的意思:指在他人的地盘上,客人应当遵守主人的规矩。
里人(lǐ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亲近关系的人,也可以指内部人员。
冷清(lěng qing)的意思:形容人气低,冷落寂静的样子。
明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坚守正义、遵循原则、不受外界诱惑和压力的节操和品德。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荏苒(rěn rǎn)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转瞬即逝。
上信(shàng xìn)的意思:上报、呈送信件或文件。
松关(sōng guān)的意思:轻松地解决问题或放松对某个事物的控制。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西泠(xī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境界高远,志向崇高。
纸鸢(zhǐ yuā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人。
中春(zhōng chūn)的意思:指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刻。
清明节(qīng míng jié)的意思: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四或初五,是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绿杨如线草如茵”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绿杨细长如丝,草地柔软如垫,展现出春天的盎然生机。接着,“荏苒驹光岁月新”一句,借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新一年的开始,充满了希望和新生。
“寄远未通江上信,思家怕览客中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远离家乡,无法传递书信,只能在春天的景色中默默思念家人,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略带忧伤。接下来,“纸鸢风冷清明节,唳鹤时惊故里人”两句,通过清明时节放风筝和鹤鸣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风筝随风飘荡,却难以达到远方的亲人;鹤鸣声声,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故乡的人们仍在等待他的归来。
最后,“闻道西泠近乘胜,松关不复设遥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西泠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游之地,此处或指诗人向往的胜地或理想之地。乘胜意味着胜利或成功,而松关不复设遥巡,则暗示着诗人不再为遥远的未知所困扰,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更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其三寿桃东只
马去金台,鸿飞玉塞,昔曾燕市经过。
青楼醉卧,满眼酒人多。
忽地星分湖海,残梦醒、蚁散槐柯。
归来后、相逢渐老,华发对山河。
婆娑当此际,漫言学易,且自高歌。
况杯浮药玉,筝倚裙罗。
笑问神仙富贵,吾侪事、肯自蹉跎。
君知否、当年陶侃,壁有化龙梭。
连理枝·其二同丁韬汝饮花下忆令兄雁水先生不至
客里西风早,槛外烟波绕。
好句频传,美人何处,碧云秋杳。
听花间屐齿破莓苔,是谢池春早。
莫把桐荫扫,共取金蕉舀。
朗月华灯,南皮人散,几时重到。
望东来飞盖过红桥,待芙蓉开了。
水调歌头·其一赠隐者
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
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
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
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
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
自谓羲皇以上,无论晋魏之事,涓子不能俦。
我亦问津者,愿泛武陵舟。
拜星月慢.七夕,何婿生辰观剧
岫爽迎襟,庭柯含雨,一派好天良夜。
落叶疏香,缀秋容如画。
鹊桥展,喜遇九霄嘉会,散作人间萧洒。
玉润悬弧,正云开晴乍。蚁浮樽、轩槛飘兰麝。
新声倚、弄笛红灯下。搬演文武衣冠,成六朝佳话。
问天孙、此夕应无价。堪相贺、秦陇烽烟罢。
画屏冷、客醉氍毹,看银河欲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