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江汉》【秦·诗经】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0967c66b73679d0977.html
不已(bù yǐ)的意思:不断地,不停地
对扬(duì yáng)的意思:互相较量、竞争
浮浮(fú fú)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宁,浮躁不安的状态。
告成(gào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或事情得以完成、达到目标。
圭瓒(guī zàn)的意思:指珍贵的宝石或珍贵的物品。
虎拜(hǔ bài)的意思:形容极度崇敬、敬畏之情。
淮夷(huái yí)的意思:指淮河以南的夷族人,泛指南方夷狄。
稽首(qǐ shǒu)的意思:低头行礼,表示恭敬或敬意。
疆土(jiāng tǔ)的意思:指国家或地区的领土。
江汉(jiāng hàn)的意思:指江河的宽阔和汉水的湍急,比喻宽广的胸怀和奔放的气概。
经营(jīng yíng)的意思:指管理、经营事物或从事商业活动。
令闻(lìng wén)的意思: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的消息或事件。
明天(míng tiān)的意思:指明天,也指未来的日子。
明明(míng míng)的意思:显而易见;明明白白地
南海(nán hǎi)的意思:指南方的海洋,也可用来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
戎公(róng gōng)的意思:指军事上的统帅或将领。
受命(shòu mìng)的意思:接受命令或任务。
四国(sì guó)的意思:指四个国家或地区。
四方(sì fāng)的意思:四个方向,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汤汤(shāng shāng)的意思:形容水流涌动、汹涌澎湃的样子。
滔滔(tāo tāo)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声势磅礴,也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气势磅礴、连绵不绝。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土田(tǔ tián)的意思:指人土气、呆板、不开窍。
万寿(wàn shòu)的意思:万寿意为长寿,寓意祝福对方长命百岁。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王休(wáng xiū)的意思:指人离开、消失、失踪。
王命(wáng mìng)的意思:指君主的命令或旨意。
王国(wáng guó)的意思:指统治权力、地位高而稳固的国家或地方。
维翰(wéi hàn)的意思:指维护和保护诗文、文化的人。
文武(wén wǔ)的意思:文指文化,武指武力。文武表示文化与武力并重,既强调学问修养,又注重武艺技能。
文人(wén rén)的意思:指有才学、有文化修养的人,多指文学界的人士。
文德(wén dé)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武夫(wǔ fū)的意思:指擅长武艺的人,也可用来形容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
小子(xiǎo zi)的意思:小孩子、年轻人
肇敏(zhào mǐ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谦和有礼貌。
至于(zhì yú)的意思:表示对某个事物或问题的处理方式或态度,引出接下来要说的话题或内容。
予小子(yǔ xiǎo zi)的意思:给予年轻人机会或权力,鼓励他们展示才华和能力。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王者出征平定四方、安定国家的壮阔场景。从“江汉浮浮,武夫滔滔”起始,可见诗人通过对长江与汉水奔腾不息的描写,表达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也象征着王者的威严和力量。
接下来的“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则显示了外来民族(淮夷)因内乱或其他原因而来到中原地区寻求安定之地。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表明了王者的吸引力和统治能力。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一句,通过对王者出征使用车马和旗帜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战争和仪式的壮观场面。"匪安匪舒,淮夷来铺"则进一步强调了外来的民族因寻求和平而归顺中原。
诗歌的后半部分“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继续强化了前述意象,同时“经营四方,告成于王”显示了王者的军事行动成功,国家四周得以安定。"四方既平,王国庶定"表达了国家在王者的治理下实现了太平盛世的愿景。
随后的“时靡有争,王心载宁”则是对这一和平状态的心满意足之情。紧接着,“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及“式辟四方,彻我疆土”等句,再次强调了王者的权威与对四方的统治能力。
在最后一段,诗人通过“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等句,表达了对召公(古代名臣)的尊崇和赞誉。"肇敏戎公, 用锡尔祉"至"于周受命,自召祖命"部分,则可能是在描述召公的功绩与其接受王命的情况。
结尾处,“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表达了对“天子”(即帝王)的敬仰和祝愿,其统治能够长久安稳。"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则是对帝王英明圣德的赞颂,以及希望这一美德能够传播至四方国家。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战争行动、国家统治和臣子的忠诚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古代王朝,其政治清明、军事强大、国力昌盛,是一种典型的“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