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入纸窗明,耳透泉声咽。
携筇过竹坡,径转秋虫切。
所遇山中人,但笑而无说。
未说是非无,说已是非绝。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辍(bù chuò)的意思:不间断地进行某项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某种行为。
长笑(cháng xiào)的意思:长时间大笑,形容非常开心或非常滑稽。
长舌(cháng shé)的意思:形容说话多嘴、爱说闲话、喜欢挑拨是非的人。
对言(duì yán)的意思:相互辩论或争辩。
非时(fēi shí)的意思:不合时宜
分别(fēn bié)的意思:指离别、分离、分开等意思。
观笑(guān xiào)的意思:观察别人的笑容,以判断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广长(guǎng cháng)的意思:广泛而长久。
何从(hé cóng)的意思:表示不知道从何处选择、决定或行动。
开户(kāi hù)的意思:开设银行账户或其他账户
瞑坐(míng zuò)的意思:闭上眼睛坐着冥想或修行。
切言(qiē yán)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真相或实情,毫不客气地表达意见或批评。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声光(shēng guāng)的意思:指声音和光线,用来形容声音和光线的效果、作用。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说天(shuō tiān)的意思:胡说八道,说谎或夸大事实。
说是(shuō shì)的意思:表示说话或表达某种观点、看法、判断等。
飕飕(sōu sōu)的意思:形容风声、箭声等声音刺耳、猛烈。
天天(tiān tiān)的意思:每天,天天都是如此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通彻(tōng chè)的意思:彻底明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无辙(wú zhé)的意思:指遇到问题或困境,无法找到解决办法或无法继续前进。
无名(wú míng)的意思:没有名字,无名无姓。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言辞(yán cí)的意思:指言语的表达方式,言辞之间的辞藻和修辞手法。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正说(zhèng shuō)的意思:直言不讳地说出真相或正确的观点。
纸窗(zhǐ chuāng)的意思:指纸做的窗户,比喻虚有其表,不真实或脆弱的东西。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中怀(zhōng huái)的意思:指心中有所怀念、牵挂或思念。
坐中(zuò zhōng)的意思:指在一群人中间占据中心位置或处于主导地位。
广长舌(guǎng cháng shé)的意思:指人言多而言杂,喜欢多嘴多舌,善于说闲话。
说是非(shuō shì fēi)的意思:指故意传播、散布非真实的事情或谣言,用以破坏他人的名誉或关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和超脱。
首句“掩室白云巅”,以“掩室”点明隐居之意,“白云巅”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瞑坐声光灭”,描述了诗人静坐于幽静之地,周围的声音与光线逐渐消失的情景,暗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隔离。
“灭处不能知,渐返觉通彻。”这两句转折,由外在的寂静转向内心的觉醒,诗人似乎在冥想中达到了某种通透的状态。接着“目入纸窗明,耳透泉声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外界微妙变化的感知,即使是在闭眼冥想时,也能感受到窗外的光线变化和泉水的细微波动,体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开户风飕飕,秋山天气冽。”开窗后,冷风吹来,秋意更浓,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接下来“携筇过竹坡,径转秋虫切”,诗人漫步于竹林小径,秋虫的鸣叫增添了行走的乐趣,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所遇山中人,但笑而无说。”在山中偶遇之人,仅以微笑回应,没有言语交流,这或许意味着在自然之中,心灵的沟通比语言更为直接和深刻。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我观笑中怀,千偈难分别。”诗人观察到的微笑背后,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即使是千言万语也无法完全表达。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
“以此尽世间,一切言应绝。”通过这些体验和感悟,诗人认为可以超越世俗,达到一种无需言语就能理解万物的境界。接下来的几句“说天天无名,说地地无辙”,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局限性,指出即使谈论天和地,也无法完全揭示它们的本质。
“山色与泉声,谁道广长舌。”山的颜色和泉水的声音,仿佛拥有无限的话语能力,却无需言语就能传达深远的意义。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语言之外真理的追求。
“未说是非无,说已是非绝。”在诗人看来,真正的智慧在于不轻易评判是非,因为一旦开口,就可能陷入言语的束缚。接下来的“正说是非时,如闻隔垣垤”,则指出在正确表达是非时,也可能如同隔着墙壁听到微小的声音,难以把握其真谛。
“瞋与喜何从,相对言辞拙。”面对愤怒与喜悦,诗人感到言语难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这反映了他对情感表达的深刻反思。
最后,“日日瞑坐中,长笑当不辍。”诗人每天在瞑坐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这种笑声将伴随他的一生,寓意着他在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过程中,找到了永恒的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语言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