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陈百官富,讵止一牢祠。
执鬯元公肃,捧璋髦士宜。
百官(bǎi guān)的意思:指各级官员,也指官僚体制。
鄙儒(bǐ rú)的意思:鄙儒是指对儒家学说不屑一顾或持有偏见的人。
端甫(duān fǔ)的意思:指头颈部的肌肤,比喻重要的部位或关键之处。
后圣(hòu shèng)的意思:指后来的圣人或伟人。
两楹(liǎng yíng)的意思:两根柱子。比喻事物的根基或支撑。
髦士(máo shì)的意思:指有品味、有风度、有修养的人。形容人的气质高雅、举止文雅。
前规(qián guī)的意思:事先制定的规则或准则。
入室(rù shì)的意思:指被接纳、被录用、被收入某个单位或组织。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盛仪(shèng yí)的意思:形容隆重的礼仪、盛大的场面。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先师(xiān shī)的意思:指先人、前辈,特指对自己有很大影响和启示的老师或前辈。
小相(xiǎo xiàng)的意思:形容人的相貌小巧玲珑,特指女子的容貌娇小美丽。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所作,题为《奉命分祀孔庙作》。诗人以崇敬和感慨的笔触,表达了对孔子这位后圣先师的尊崇以及祭祀仪式的庄重。他强调了孔子的文化传承价值,不仅在于其思想影响广泛,还体现在对百官的教化和国家的繁荣中。诗人通过描绘进入孔子故居瞻仰遗物和参与盛大祭典的场景,展现了对儒家经典的深深敬意。他还提及了乐声悠扬,足以延续三个月,以及对孔子两楹画像的深深怀念。在祭祀过程中,他对执掌祭品的官员和参与的年轻人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应当遵循元公的严肃精神和士人的礼仪。最后,诗人自谦为微不足道的儒者,但仍尽力遵循前人的规范,体现了对传统教育的尊重和自身的责任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示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敬仰之情。
扫斋整书帙,旧字挂龙蛇。
精采尚奕奕,烟煤未遽遮,润屋仅如此,其柰贱贫何。
掩户聊静坐,所幸无喧哗。
生平默自恃,惭悔面欲挝。
性分事无补,步履忽跛斜。
非不历岁月,乃竟甘蹉跎。
古人重髦学,从此慎虚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