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答 杨 冰 崖 寄 韵 问 注 西 铭 宋 /何 梦 桂 勘 破 西 铭 识 本 真 ,添 来 注 脚 又 重 新 。父 天 母 地 元 同 体 ,物 与 民 胞 总 是 春 。放 荡 异 端 黄 老 佛 ,纷 争 战 国 楚 齐 秦 。要 知 俯 仰 皆 无 愧 ,请 向 圣 贤 求 事 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真(běn z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本质、真实的品质。
放荡(fàng dàng)的意思:指人放纵放肆、放任自流,不守礼法、道德规范。
纷争(fēn zhēng)的意思:指争执不断、纷纷争议的情况。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父天(fù tiān)的意思:指上天、天父,常用于表示对上天的敬仰和依赖。
勘破(kān pò)的意思:指揭露真相,揭穿谎言。
老佛(lǎo fó)的意思:形容人的面相慈祥、慢条斯理,像佛陀一样的样子。
铭识(míng shí)的意思:深刻认识并铭记在心中。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识本(shí běn)的意思:识别出真伪、真实的本质。
同体(tóng tǐ)的意思:指同一实体或同一类别的不同个体。
无愧(wú kuì)的意思:没有辜负
要知(yào zhī)的意思:要想知道、要了解。
异端(yì duān)的意思:
◎ 异端 yìduān
(1) [strange omen]∶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 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2) [heterodoxy;heresy]∶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战国(zhà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也用来形容割据混乱、争斗激烈的局面。
争战(zhēng zhàn)的意思:指争斗战争。
重新(chóng xīn)的意思:重新表示重新开始或重新做某事。
注脚(zhù jiǎo)的意思:指在书籍、文章等的末尾加上注解或解释。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 翻译
- 深刻理解了《西铭》的本真含义,添加新的注解后又重新审视。
如同天地父母本为一体,万物与人民都如同兄弟,永远充满生机和温暖。
摒弃异端思想如黄老佛学,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间的纷争不再。
要知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问心无愧,就应向圣贤学习如何对待亲人。
- 注释
- 勘破:深刻理解。
西铭:古代儒家经典著作。
识:认识。
本真:本质或真实意义。
添来:增加。
注脚:对文本的注释或解释。
又重新:再次。
父天母地:比喻天地的创造者。
元同体:根本上是一体的。
物与民胞:万物与人民如同同胞。
总是春:永远充满春天般的生机。
放荡:不受约束。
异端:非主流或偏离正统的思想。
黄老佛:指道教中的黄帝和老子思想,以及佛教。
纷争战国: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
楚齐秦:战国时期的三个重要国家。
要知:要知道。
俯仰:指时间的流逝,也指人的生活状态。
无愧:没有愧疚。
请向:请求向。
圣贤:品德高尚的人。
事亲:孝顺父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何梦桂所作,名为《答杨冰 崖寄韵问注西铭》。诗中流露出对古籍的深入研究和鉴赏,以及对宇宙万物、天地人伦关系的哲学思考。
"勘破西铭识本真,添来注脚又重新。"
这里的“西铭”可能指的是古代某部重要典籍,如《尚书》中的“西伯戡”等。而“勘破”则表示深入解读和研究,“识本真”是认识到其原本真意。后半句表达了作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注释,并进行了重新的整理。
"父天母地元同体,物与民胞总是春。"
这两句诗展现了一种宇宙观和生态观念。这里用“父天母地”比喻自然界,是一种道家思想的表达,认为万物都是由天地所生,故而“元同体”,即本质上是一致的。而“物与民胞”则意味着万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共生的关系。最后,“总是春”可解为在这样的和谐关系中,万物都能得到滋养,永远处于生长的状态。
"放荡异端黄老佛,纷争战国楚齐秦。"
这里“放荡异端”意味着对各种不同的学说、思想进行讨论与批判。“黄老”指的是道家和老子哲学,而“佛”则是佛教的代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诸多争斗,包括战国时期楚齐秦等国家间的纷争,以及不同哲学思想之间的辩论进行反思。
"要知俯仰皆无愧,请向圣贤求事亲。"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时刻都能够无愧于心,做到正直不阿。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先贤圣人智慧的尊崇和向往,愿意通过学习他们的教诲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求得心灵上的亲近感。
整首诗展示了何梦桂在学术研究、哲学思考和个人修养方面的深厚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