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驽骇骐麟,万鸟睹鸑鷟。
土流或遭点,吏牍常苦驳。
易乾主乎刚,夕惕谨无欲。
坤动直以方,柔顺固所勖。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缤纷(bīn fēn)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繁花似锦的样子。
不终(bù zhōng)的意思:不中断、不停止
持衡(chí héng)的意思:保持平衡、公正。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恶类(è lèi)的意思:指坏人、恶人、邪恶的人。
风烛(fēng zhú)的意思:比喻地位低下、无能力或无地位的人。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浮萍(fú pí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无根基,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立场或主张。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
过去(guò qù)的意思:表示时间上已经过去的事情或者已经结束的状态。
后贤(hòu xián)的意思:指在古代聪明有智慧、有才德的人。
毁誉(huǐ yù)的意思:指人们对一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赞扬有批评。
嫉恶(jí è)的意思:对恶劣的行为或邪恶的人心存仇恨和厌恶。
将来(jiāng lái)的意思:指的是未来的时间或事物。
科第(kē dì)的意思:指官职高的人,也指高级官员。
夸毗(kuā p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吏牍(lì dú)的意思:指官府的文书、公文。
率真(shuài z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言行自然,真实不做作。
骐麟(qí lí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出众、稀世罕见
气雄(qì xióng)的意思:形容气势雄壮,威风凛凛。
前辈(qián bèi)的意思:指在年龄、职位、学问等方面比自己更早出现或更高一级的人。
柔顺(róu shùn)的意思:形容性格温和,易于驾驭,不固执己见。
天荒(tiān huāng)的意思:形容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
头上(tóu shàng)的意思:指在头部上方或顶部。
完璞(wán pú)的意思:指未经雕琢、打磨的玉石,比喻人或事物原始、朴素、未经修饰的状态。
文采(wén cǎi)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优美、华丽,形容文章或言辞的风采和才华。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行义(xíng yì)的意思:
躬行仁义。 汉 刘向 《说苑·指武》:“纵马 华山 ,放牛 桃林 ,示不復用。天下闻者咸谓 武王 行义於天下,岂不大哉。”《后汉书·鲁恭传》:“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於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1).品行,道义。《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史记·酷吏列传》:“始 汤 ( 张汤 )为小吏时,与钱通。及 汤 为大吏, 甲 ( 田甲 )所以责 汤 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清 袁枚 《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
(2).指履历,事迹。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予即爱其( 韦应物 )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阀,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歷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
牙角(yá jiǎo)的意思:指人或物在整体中的极小部分,也可指个人在集体中的微不足道的地位。
炎徼(yán jiǎo)的意思:形容火势炽烈,烈焰熊熊。
严酷(yán kù)的意思:形容环境或待遇极其严厉、残酷。
阳子(yáng zǐ)的意思:阳光之子,指聪明、机智、开朗的人。
再世(zài shì)的意思:再次投胎转世
纸尾(zhǐ wěi)的意思:指纸张的尾部,比喻文章或书籍的结尾部分。
周防(zhōu fáng)的意思:指能够防范、抵挡一切困难和危险。
自足(zì zú)的意思:指自己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多的东西。
邹生(zōu shēng)的意思:指人物形象或文章的形容词,形容威严庄重,举止端正。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芑孙对前侍郎李鹤峰的赞颂和怀念之作。首联“嗟公起炎徼,天荒破完璞”描绘了李鹤峰出身边远之地,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后来展现出非凡才华。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比喻,赞美他的才能出众,如同骏马中的麒麟,鸟群中的凤凰。
“持衡遍东南,蒐材尽棫朴”赞扬他公正地治理东南地区,选拔人才如楩楠之木。然而,他也因直言不讳而遭遇非议,“土流或遭点,吏牍常苦驳”,表达了他面对流言和繁琐公务的坚韧态度。
“率真泯周防,嫉恶类严酷”体现了他的坦诚和对恶势力的严厉态度。尽管因此招致争议,但诗中认为他的正直和文章才华已足够令人敬佩。“风流前辈传,科第后贤续”肯定了他的影响,不仅为前人树立榜样,也激励后辈。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李鹤峰命运的感慨,暗示他虽然仕途不顺,但其人格风范和道德文章将永载史册。“再世寓浮萍,百年等风烛”以人生短暂比喻,强调他虽身处逆境,但精神犹在。最后,诗人借用《易经》的哲学思想,提醒人们应学习李鹤峰的刚直和柔顺,并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富有哲理的挽诗,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