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恭敬(gōng jìng)的意思:对人或事物表示尊敬和礼貌
合掌(hé zhǎng)的意思:合掌是指将两只手掌合并在一起,手指并拢,表示恭敬、祈祷或感谢。
金刚(jīn g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意志坚强,不易动摇。
空王(kōng wáng)的意思:形容没有实力、没有能力,只有虚名和威望的人。
梦幻(mèng huàn)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实,如同梦境一般。
身命(shēn mìng)的意思:身体和生命,指人的生存和安危。
天堂(tiān táng)的意思:指极乐世界,也用来比喻极度幸福的境地。
五台(wǔ tái)的意思:五座高台,指五个重要的地方。
无住(wú zhù)的意思:指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栖身之处。
无相(wú xiāng)的意思:没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
西方(xī fāng)的意思:指地理方向上的西面,也可以引申为指西方国家或文化。
相契(xiāng qì)的意思:指彼此心意相通、意见一致。
有为(yǒu wéi)的意思:有才能、有作为、有成就。
真常(zhēn cháng)的意思:真实不变的常态。
转般(zhuǎn bān)的意思:指说话或做事迂回,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转折、变通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 翻译
- 了解到我已转变智慧,见到我已成就金刚不坏之身。
双手合十表示敬意,静观空无,见到法王的境界。
这胜过直接布施身体和生命,也胜过在极乐世界安享。
更超过在五台山供奉,或是向西方祈求解脱。
在停留与无停留中,福报无法估量。
世间一切作为如同梦幻泡影,唯有无相契合永恒真理。
- 注释
- 般若:智慧。
金刚:象征坚固不坏。
合掌:双手合十以示敬意。
空王:佛教中的法王,象征空性智慧。
身命施:布施身体和生命。
五台:中国佛教圣地。
西方:指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
无住:超越世俗的停留状态。
有为:世间一切有目的、有作为的行为。
无相:无固定形态或形象。
真常:永恒不变的真理。
-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高僧庞蕴之手,体现了深厚的佛教修行与哲学思想。开篇“知余转般若,见余转金刚”两句,表达了对般若智慧和金刚不坏境界的追求与领悟。在佛教中,般若代表智慧,能够洞察一切现象的真相;而金刚则象征坚固无比的定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合掌恭敬了,不动见空王”显示了诗人对佛法的尊崇与信仰,以及通过静坐禅修达到内心平和、观照虚空之境界。这里的“空王”可能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或是某种高级的精神存在。
接下来的四句“亦胜身命施,亦胜坐天堂。亦胜五台供,亦胜求西方。”则是在比较不同类型的修行方式,其中包括了出家人的布施、静坐禅修、朝拜名山(如五台山)以及向往净土(如西方极乐世界)。诗人认为这些修行虽各有所长,但都无法与内心的觉悟相比。
最后两句“于住而无住,其福不可量。有为如梦幻,无相契真常。”则是对修行境界的进一步描述。在此,"于住而无住"意味着即便在有所寄托的生活状态中,也保持一种内心的自由与超脱;“其福不可量”表明这种觉悟带来的福乐是无法衡量的。紧接着,“有为如梦幻,无相契真常”则是在强调世间的一切现象都像梦幻一样不实,而只有无相(即没有形相)的真理才是恒久不变的。
整首诗偈通过对佛教修行与哲学的深刻领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觉醒的精神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颂十六首·其九
不传之传句,先贤也不传。
佛祖未出兴,早是有付传。
不妙之妙句,古圣也难宣。
黄头碧眼老,如何及言宣。
不真之真句,人天未生前。
若以言道趣,只徒在目前。
不传妙真句,三世不变迁。
毕竟道人眼,万岁绝易迁。
寥寥而本传不传之传,明明而今妙不妙妙,玄密密而深到不真真玄。
毕竟道人眼,亿劫不异迁。
送化士
洞山身如椰子大,不畜粒米与茎菜。
无人烟处门打开,接待方来也奇怪。
吉山从作山中主,只用十方菩萨子。
二时钟鼓不曾亏,是汝持来还供汝。
两翁同中具生杀,明眼高流试提拨。
可中见得无少差,是谓能持吉山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