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石经山》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望石经山》。乾隆皇帝作为古代文人,对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与研究,此诗便体现了他对佛教石经山的景仰之情。
首句“静琬发心刻大乘”,描绘了佛教徒静琬为了弘扬佛法,发愿刻写大乘经典的情景。这里的“大乘”指的是佛教中的一派思想,强调普渡众生,追求大我而非小我。通过“静琬”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崇敬和对传播佛法的重视。
次句“虞其变灭弆岩陵”,则表达了对佛教经典可能因时间流逝而消失的忧虑,以及希望将这些珍贵的文献保存在岩石陵墓中的愿望。这里“虞”字传达出了一种担忧的情绪,“弆”字则暗示了收藏之意,整体反映了对佛教文化遗产保护的关切。
后两句“未知佛法无成坏,岂在绸缪藉尔能”,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佛法是否会有消亡或改变?这种变化是否依赖于人的努力?诗人似乎在探讨佛法的永恒性和人类行为对其影响的关系。这两句诗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了对佛法本质及其传承方式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