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杨柳歌辞》
《折杨柳歌辞》全文
明 / 方以智   形式: 乐府曲辞

郎持珊瑚鞭,直至杨柳北。

但闻连钱声,不见颜色

北风河上吹,杨柳自生烟

不及铁连钱,常在郎膝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河上(hé shàng)的意思:指在河上,表示在水上行驶或活动。

珊瑚(shān hú)的意思:指珊瑚这种宝贝,比喻珍宝、宝贵的东西。

生烟(shēng yān)的意思:指火势旺盛、烟雾腾腾的样子。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直至(zhí zhì)的意思:一直到;一直达到某个时间或状态。

鉴赏

这首《折杨柳歌辞》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方以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郎持珊瑚鞭,直至杨柳北”,开篇即以“珊瑚鞭”这一华美的细节,暗示了行人的尊贵身份和远行的壮丽景象。珊瑚鞭,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隐含了对行人的敬仰与期待。接着,“直至杨柳北”则点明了行人的去向,将视线引向了远方的杨柳林,为下文的思念之情埋下了伏笔。

“但闻连钱声,不见郎颜色”,这两句转折,从视觉转向听觉,通过“连钱声”的细微描述,表现了女子在等待中内心的焦灼与期盼。连钱声,可能是马蹄踏过地面的声音,也可能是某种乐器的轻响,无论何种,都传递出一种悠长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女子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北风河上吹,杨柳自生烟”,这里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来渲染情感。北风的呼啸,河面的波光,以及杨柳在风中摇曳生烟,这些景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同时,这样的自然描写也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

最后,“不及铁连钱,常在郎膝边”一句,直接表达了女子对行人的思念与渴望。铁连钱,可能是指行人身旁的物品,或者是女子心中理想的伴侣形象。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女子对与爱人相伴的渴望,以及对当前孤独状态的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女子对远方行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方以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哀愁。

作者介绍
方以智

方以智
朝代:明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猜你喜欢

龙潭十景为太医院判蒋用文赋·其二七星礼斗

江上名山似列星,玉皇宫殿接青冥。

窗留御史寻仙句,匣有真人写道经。

紫府月明瞻斗气,瑶坛夜永候云軿。

当年曾记幽栖处,几度登临上翠屏。

(0)

寄伯兄季质及诸弟·其三

金台为客动经年,北望乡山万里天。

书札久无朋旧问,官居惟有老亲怜。

白云渺渺西江外,归雁翩翩落日边。

早晚淦头逢驿使,殷勤为我寄长篇。

(0)

北京八景·其四琼岛春云

蓬莱东望近扶桑,冉冉春云接下方。

隔水楼台通御气,半空草树发天香。

花间驻辇霓旌湿,海上传书鹤梦长。

映日龙文还五色,殿头常得近清光。

(0)

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其三

都门翘首思如飞,万里乡山入望微。

久客情怀随处好,故人书札近来稀。

江南落日孤云远,旅馆西风一雁归。

昨寄黄庭缄远意,使来应想达京畿。

(0)

题兰谷

种兰在幽谷,清绝少人过。

香露侵衣润,光风拂席多。

瑶琴无俗韵,澧浦有遗歌。

芳室薰融久,应知德不磨。

(0)

岁暮祀太庙斋宿翰林奉简胡杨二学士·其三

五城风雪暮,万里属残年。

话旧情偏洽,论诗席屡前。

禁钟人语静,高阁漏声传。

未有归田计,聊歌桂树篇。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