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馀无一事,于性有至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听(bù tīng)的意思:不听指的是不听从劝告或建议,不接受教导。
操持(cāo chi)的意思:指负责处理事务、安排事宜的能力和方法。
诚然(chéng rán)的意思:表示肯定、确实,用于强调事实或观点的真实性。
当午(dāng wǔ)的意思:指正午的时候。
得意(dé yì)的意思:感到自豪和满足,对自己的成就或优点感到骄傲。
膏泽(gào zé)的意思:指帝王的恩泽,也指天降甘露滋润万物。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胡同(hú tòng)的意思:胡同是指中国传统城市中的一种独特的街巷形式,通常是窄而长,两旁房屋密集,多为低矮的平房。在成语中,胡同常用来比喻狭窄、曲折、复杂或局限的环境。
即是(jí shì)的意思:即刻就是,马上就是。
简书(jiǎn shū)的意思:指简洁明了的文章或著作。
郡斋(jùn zhāi)的意思:郡斋原指官员居住的官署,后来泛指官员的住所。现在常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享乐奢靡的生活方式。
可不(kě bù)的意思:表示赞同或确认,相当于“是的”、“没错”。
林薄(lín bó)的意思:指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
冷泉(lěng quán)的意思:指清凉宜人的泉水,比喻心境平和、冷静。
六言(liù yán)的意思:指由六个字组成的成语。
偶坐(ǒu zuò)的意思:指偶尔坐下休息或闲谈。
秋至(qiū zhì)的意思:秋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天的正式开始,也指事物发展到最高点或最后一步。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松下(sōng xià)的意思:指高山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学术发达的地方。
所至(suǒ zhì)的意思:所到之处;无论何处。
提挈(tí qiè)的意思:提携、扶持、支持。
同心(tóng xīn)的意思:指心思、意志、目标等完全一致,团结一心。
王章(wáng zhāng)的意思:指君主、统治者的章程、政令。
五品(wǔ pǐn)的意思:指官职的等级,特指明朝官员的五种品级。
五湖(wǔ hú)的意思:指泛指全国各地、世界各地。
下石(xià shí)的意思:指在别人已经失势时再加以打击或陷害,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嚣讼(xiāo sòng)的意思:嚣讼指的是争吵纷争,争论不休。
行役(xíng yì)的意思:指行军作战、征战沙场。
凶恶(xiōng è)的意思:形容凶猛恶劣,凶残威猛。
言念(yán niàn)的意思:言语和思念。
怡悦(yí yuè)的意思:形容心情愉悦、欢喜。
一事(yī shì)的意思:指做事没有任何成果,一无所获。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云胡(yún hú)的意思:指言辞繁琐、虚无缥缈,没有实质内容。
斩绝(zhǎn jué)的意思:彻底消灭,断绝关系
招隐(zhāo yǐn)的意思: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自怡(zì yí)的意思:自得快乐,心情愉悦。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官场的反思。首句“秋至林薄佳,幽人自怡悦”描绘了秋季林间的宁静与美好,引出诗人内心的愉悦。接着,“閒寻山中侣,偶坐松下石”,展现了诗人与山中朋友的闲适相聚,坐在松下的石上,享受自然的宁静。
“一酌清冷泉,涤兹当午热”,诗人通过饮用清凉的泉水,消解了正午的炎热,象征着心灵的净化。接下来的“自馀无一事,于性有至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然而,诗人的思绪转向了友人的离别,“云胡同心人,简书迫行役”。面对友人的公务繁忙,不得不离开,诗人感到惋惜和不舍。他希望友人能抽空赋诗《招隐》,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关心民间疾苦。
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充满了深意:“以君之操持,所至有膏泽。嚣讼可不听,凶恶当斩绝。”他鼓励友人在为官期间秉持公正,为民谋福,不听纷争,严惩邪恶。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期望,也是对社会正义的呼唤。
最后,“六言旧王章,勿惜时提挈。诚然振五品,何必恃三尺”,诗人引用古代的法律条文,强调道德和公正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赖法律的强制力。他希望友人能以德服人,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郡斋有馣閒,即是林间客。得意且归来,共泛五湖碧”,诗人想象友人在忙碌之余,能够回到自然之中,享受宁静与自由,与自己一同泛舟湖上,共享天伦之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