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三仕(sān shì)的意思:指历史上同一个人先后担任三个不同官职。
三都(sān dōu)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备全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商日(shāng rì)的意思:商日指商人的日子,比喻经商或做生意的日子。
四门(sì mén)的意思:四个门,指四个方向或四个方面。
曳履(yè lǚ)的意思:踌躇、犹豫、不敢前进。
应从(yìng cóng)的意思:应该从某种角度出发思考或处理问题。
月俸(yuè fèng)的意思:指每月的薪水或工资。
斋禁(zhāi jìn)的意思:指禁止吃肉、酒等封斋的规定。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紫阁(zǐ gé)的意思:紫阁是指紫色的楼阁,比喻高贵、华美的住所或宫殿。
奏御(zòu yù)的意思:指奏章上报给皇帝的奏文和由皇帝下发的谕旨。
-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途中闻欧桢伯补国子监》描绘了诗人听到欧桢伯被任命为国子监官员时的情景。首句“三仕犹闻拥客毡”暗示欧桢伯经历多次官职变动,仍然保持着谦逊和待人之诚,即使是旅途之中也关心接待宾客。次句“四门经馆亦堪怜”表达了对国子监这类教育机构的关注,认为它需要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资助。
第三句“人同曳履歌商日”描绘了士人在商贾云集的日子里,穿着简朴,歌声中充满了乐观与希望,体现了士人的生活态度。第四句“士庆弹冠入洛年”则寓意欧桢伯此番任职是值得庆贺的,他将进入洛阳这样的文化中心,开启新的学术生涯。
后两句“尚有诸生求月俸,更逢斋禁剩公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稳定收入的期待,以及对公款管理的谨慎态度。最后,“三都纸价知何似,奏御应从紫阁前”以纸价的询问,暗含对朝廷决策的关注,表达出对欧桢伯能在紫禁城前奏陈政务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叙事和细节描绘,既赞扬了欧桢伯的品格,也展现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微妙观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