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塔登高》
《元塔登高》全文
明 / 宋兆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人文地气翕然升,雁塔方高岂计层。

便待参云惟此级,何曾插汉不容登。

平畴拔地明孤起,远嶂临江欲共凭。

若问题名元字在,海天空阔鲲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拔地(bá dì)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巨大。

便待(biàn dài)的意思:指事情或情况正在发展或进行中,稍等片刻即可完成。

不容(bù róng)的意思:不可容忍、不能容忍

插汉(chā hàn)的意思:指女子与已婚男子发生婚外情。

地气(dì qì)的意思:指某个地方的气候、环境、特点等。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空阔(kōng kuò)的意思:广阔无垠,辽阔无边

鲲鹏(kūn péng)的意思:形容巨大的鸟或物体。

平畴(píng chóu)的意思:平坦的原野,广阔的平地。

人文(rén wén)的意思: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文化、艺术、哲学、历史等领域的事物。

题名(tí míng)的意思:指为了表彰某人或某物的优秀之处而给予荣誉的名字或称号。

天空(tiān kōng)的意思:指大气层中地面以上的空间,也用来比喻无限广阔、辽阔无边的境地。

问题(wèn tí)的意思:指困扰人们、待解决或需要解决的事情或情况。

翕然(xī rán)的意思:形容人们心意一致,一致同意。

雁塔(yàn tǎ)的意思:雁塔是指唐代时期建于长安城外的一座塔,因其形状酷似飞翔的雁群而得名。成语“雁塔”比喻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登元塔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哲思。首联“人文地气翕然升,雁塔方高岂计层”以“人文地气翕然升”开篇,巧妙地将人文精神与自然景观融合,展现出一种内在与外在和谐共生的景象。接着,“雁塔方高岂计层”则通过描述雁塔的高度,暗示了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不计其高度,只求不断攀登。

颔联“便待参云惟此级,何曾插汉不容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追求精神的高度。这里以“参云”和“插汉”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即使面对难以逾越的困难,也绝不放弃的决心。

颈联“平畴拔地明孤起,远嶂临江欲共凭”转而描写眼前的自然风光。通过“平畴”、“拔地”、“孤起”、“远嶂”、“临江”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同时也寓意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谦逊,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尾联“若问题名元字在,海天空阔赋鲲鹏”则以象征的手法,将个人的追求与宏大的宇宙观联系起来。这里的“问题名元字在”可能是指对个人成就或名声的追求,而“海天空阔赋鲲鹏”则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由、广阔与无限可能性的向往,寓意着无论个人的追求如何,最终都应像鲲鹏一样,翱翔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及理想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宋兆礿
朝代:明

宋兆礿(一五九九 — 一六四一),字尔孚。揭阳人。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初授广昌知县,莅任才十月,以父丧归。服阕,补仁和知县,在任五年,以清廉不能具常例,失鹾使者欢,解绶归里。卒年四十三。有《旧耕堂稿》。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猜你喜欢

由大林寺寻讲经台,循香炉峰侧下山

千尺飞萝手自援,鸣泉处处弄潺。
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闲。
岸帻正宜岩石上,褰衣时傍竹林间。
夕阳翠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

(0)

朔日昌平城登览

宿雨山城净晓晖,高楼凭眺思依依。
仙人枕上云初散,白马关西雁自飞。
古木寒鸦啼朔雾,荒隈晓日上征衣。
天山直北谁传箭,目断秦兵未解围。

(0)

题孙宫允园亭用马司业韵二首

敞阁偏临壑,幽林复带波。
叶繁栖凤竹,蔓结偃虬萝。
吴树三春暗,江涛八月多。
更怜垂钓处,凫鹜静烟蓑。
¤

(0)

题徐氏溪亭二首

浯水日悠悠,虚亭压水头。
棹歌喧极浦,峰翠漾中流。
每夜偏多月,长天只似秋。
更添幽事并,系柳木兰舟。

(0)

送蔡东洛赴铨改官

寒气惊嘶马,离人起戒晨。
清霜沾劲草,修坂灭流尘。
为吏儒衣旧,谢官行李贫。
长安留滞处,当路欲何因。

(0)

沧洲道中寄蔡道卿

泠泠风举碧罗裳,一曲焦桐月在床。
寂历寒波兼坠叶,不知何处是潇湘。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