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沁我心,对湖忘茗碗。
萍摇塔影香,鸥眠渔话款。
吟歇鸟和之,写苔笺亦满。
湖日暄于月,松圆自成伞。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残莺(cán yīng)的意思:指残存的、孤单的黄鹂,比喻孤寂无依的人。
高屐(gāo jī)的意思:指人的身份地位高,比喻人才能出众,地位崇高。
簧管(huáng guǎn)的意思:指言辞华丽而空洞,没有实际内容或价值。
积数(jī shù)的意思:积累的数量。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柳阴(liǔ yīn)的意思:指柳树下的阴凉之处,比喻舒适宜人的环境。
山响(shān xiǎng)的意思:形容声音响亮回荡。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思春(sī chūn)的意思:指年轻人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情感的憧憬和向往。
松圆(sōng yuán)的意思:形容物体松软圆润,也比喻文章或言谈态度轻松自然。
苔笺(tái jiān)的意思:指用苔藓写成的信件,比喻文章或书信等具有古朴、质朴之美。
无从(wú cóng)的意思:没有途径、没有办法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坐在柳荫下的悠闲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首句“坐惜柳阴绿”,点明了地点与时间,绿柳环绕,春意盎然,诗人在此静坐,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珍惜。接着,“藉草成萧散”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状态,草地上铺开,诗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之中,远离尘嚣。
“浅夏有残莺,思春啼更缓”两句,通过描写黄莺在浅夏时节的啼鸣,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春日的留恋与不舍。黄莺的啼声悠长而缓慢,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意閒领山水,高屐无从懒”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他以一种闲适的心态,欣赏着周围的山水,即使穿着高屐也不感到疲惫。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清泉沁我心,对湖忘茗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清泉的滋润让人心灵得到净化,面对湖水时,甚至忘记了品茗的乐趣。这种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萍摇塔影香,鸥眠渔话款”描绘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浮萍轻轻摇曳,塔影投射在水面,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鸥鸟在湖面上休息,渔夫的话语轻柔而温馨。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空山响人语,以竹为簧管”则通过想象,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类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空山中回响着人语,仿佛竹子被用来制作吹奏的乐器,增添了诗的音乐性。
“衣积数寸云,虽尘不忍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痴迷,即使衣服上沾染了云朵般的灰尘,也不忍心清洗,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保护。
最后,“吟歇鸟和之,写苔笺亦满”描述了诗人创作的情景,鸟儿的鸣叫与诗人的吟诵相呼应,而他在苔藓覆盖的纸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表现了诗人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湖日暄于月,松圆自成伞”以湖面的日光与月光作对比,突出了日光的温暖与明亮,而松树的圆形枝叶如同天然的伞盖,为诗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场所。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意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柳荫下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诗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