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未耕田,专待雨如瀑。
青苗萎欲死,水田乾成陆。
国债急如火,更比骄阳酷。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暇(bù xiá)的意思:形容非常忙碌,没有空闲的时间。
藏伏(cáng fú)的意思:隐藏伏藏。
痴龙(chī lóng)的意思:形容人迷恋于某种事物,对其执着而不顾一切。
大雨(dà yǔ)的意思:形容雨势非常大,大到像倾盆而下一样。
地势(dì shì)的意思:指地面的形势或地形。
膏沃(gāo wò)的意思:形容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耕田(gēng tián)的意思:耕田是指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也可比喻勤劳努力的工作。
官告(guān gào)的意思:指官方发布的公告或通知。
国债(guó zhài)的意思:国家发行的债券,用于筹集国家的资金。
何暇(hé xiá)的意思:没有时间或闲暇之余,用于表示忙碌或没有空闲时间。
何期(hé qī)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骄阳(jiāo yáng)的意思:形容阳光强烈、炎热的天气。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君国(jūn guó)的意思:指君主的国家,也泛指国家。
开冬(kāi dōng)的意思:开始进入冬季。
连山(li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山峦相连,连绵不断。
霖雨(lín yǔ)的意思:形容连绵不断的雨。
民瘼(mín mò)的意思:指民众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平籴(píng dí)的意思:平均分摊粮食
齐声(qí shēng)的意思:指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声音一致。
愆期(qiān qī)的意思:指过了规定的期限,违反了约定或法律。
敲扑(qiāo pū)的意思:形容行动迅速、积极主动、果断。
且莫(qiě mò)的意思:表示劝告或告诫对方不要轻易行动或说话,暂时保持安静或不要妄动。
轻渎(qīng dú)的意思:对神圣的事物不敬、不重视。
青苗(qīng miáo)的意思:青苗是指刚刚长出的幼苗,比喻初生的力量或新兴的事物。
山麓(shān lù)的意思:山脚下,指山的脚下或山脚附近的地方。
声问(shēng wèn)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问话有力。
施赈(shī zhèn)的意思:施舍慈善,给予救济。
水田(shuǐ tián)的意思:水浸田地,指庄稼生长茂盛的田地。
田连(tián lián)的意思:田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田”指田地,农田;“连”指连续、连接。基本含义是指农田相连,形容农田广阔、连绵不断。
土膏(tǔ gāo)的意思:指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夏税(xià shuì)的意思:夏天的税收,指夏季的负担或困扰。
夏令(xià lìng)的意思:指夏季的时候。
县官(xiàn gu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小地方有一点权力,却把自己当成了大人物,狂妄自大。
乡民(xiāng mín)的意思:指乡村中的居民,也可泛指普通百姓。
乡地(xiāng dì)的意思:指乡村、农村地区。
秧针(yāng zhēn)的意思:指善于观察、分辨事物的眼力。
摇手(yáo shǒu)的意思:摇动手臂,表示拒绝、不同意或告别。
已不(yǐ bù)的意思:已经不再,已经不是
一月(yī yuè)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转眼即逝。
杂种(zá zhǒng)的意思:指由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交配繁殖而产生的后代,也用来比喻品质、性格等方面杂乱不纯的人。
杂税(zá shuì)的意思:指各种繁杂的税收。
争向(zhēng xiàng)的意思:争取向着某个方向努力,追求目标。
正赋(zhèng fù)的意思:指诗文中的正式赋体,也泛指正式的赋文。
转瞬(zhuǎn shùn)的意思:转瞬意为瞬间、片刻。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即逝。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一位诗人对当地农民在干旱天气下所面临的困境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诗中通过描述农田因长时间无雨而干涸,庄稼枯萎,农民们面对粮食歉收的前景,以及政府在紧急情况下优先考虑财政而非民生的现实,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
诗的开头描述了家乡的地势特点,强调了这里的水田与山麓相连,接着指出农民们担心的不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洪涝,而是干旱带来的威胁。进入夏季后,雨水稀少,新插的秧苗因缺水而面临死亡的危险,未耕种的土地则期待着一场倾盆大雨。
然而,诗中的“痴龙”比喻未能带来预期的降雨,反而让青苗枯萎,水田干涸,变成了陆地。农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想播种其他作物,也受限于土地的肥沃程度。连续的阴雨未能如期而至,使得他们对作物能否成熟充满忧虑。
诗的最后部分揭示了政府的应对措施,官员们在面对灾难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债务和税收,而不是农民的生计。他们告诉农民们要尽快完成夏税的缴纳,以避免遭受惩罚,而自己却无暇顾及国家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救济,也无法从仓库中取出足够的粮食供民众购买,政府只能告知农民们等待冬季的粮食运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普通民众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和政府决策的局限性。它不仅是一首对农民苦难的哀叹,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和治理方式的一种反思。
酌此杯中物,茱萸满把秋。
今朝将送别,他日是忘忧。
世乱方多事,年加易得愁。
政成频一醉,亦未减风流。
牧叟邹生笑语同,莫嗟江上听秋风。
君看逐客思乡处,犹在图山更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