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鄙人(bǐ rén)的意思:指自称为鄙视的人,用于自称时表示谦逊、自谦。
编民(biān mín)的意思:
编入户籍的平民。 唐 孙樵 《寓汴观察判官书》:“今京兆二十四县,半为东西军所夺,然亦不过籍占编民,翼蔽垦田,其辞狱曲直,尚归京兆。” 宋 王禹偁 《拟罢苏州贡橘诏》:“置候供须,耗吾廩实;隄防推輓,动我编民。忍将口腹之资,重困黔黎之力?” 明 徐渭 《为请复新建伯封爵疏》:“使功臣之骸,藳葬原野,子孙微贱,下同编民,非所以广圣意、劝忠良也。”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 铅山 有编民 查氏 ,居家无故,而忽奉按察司提问。”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怅望(chàng w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失望、忧愁。
国变(guó biàn)的意思:国家的情势发生变化,形势发生重大转变。
海月(hǎi yuè)的意思:指月亮在海中倒映的景象,比喻虚幻、不实际的事物或人。
海国(hǎi guó)的意思:指海外的国家或地区。
鸡鸣(jī míng)的意思:鸡鸣是指天亮的时候,鸡鸣声响起,也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实情被揭示出来。
九曲(jiǔ qǔ)的意思: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连鸡(lián jī)的意思:连续不断地捕捉小动物
烈士(liè shì)的意思:指为国家、民族、正义事业等英勇牺牲的人。
露冕(lù miǎn)的意思:指皇帝或王侯亲自出席朝会或宴会,戴着帽子露出帽顶。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民俗(mín sú)的意思:指民间传统的习俗和风尚。
难为(nán wéi)的意思:为难、困扰、不容易
千室(qiān shì)的意思:形容房屋众多,规模宏大。
樵牧(qiáo mù)的意思:指贫苦人家为了生活,不得已放弃家园,离开故乡到外地谋生。
驱马(qū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前进,比喻推动事物发展或进展。
曲水(qǔ shuǐ)的意思:曲水,指水流弯曲蜿蜒的样子。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桑梓(sāng zǐ)的意思: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颂声(sòng shēng)的意思:指赞美、赞颂的声音。
送君(sòng jūn)的意思:指送别亲友或客人离开。
为情(wéi qíng)的意思:为了情感而做某事,出于情感而行动。
溪流(xī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清澈、流动不息。
异时(yì shí)的意思: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
月生(yuè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如同月亮的轮廓一样,逐渐显现出来。
簪缨(zān yīng)的意思:指担任重要职务或担负重大责任。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专城(zhuān ché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专心致志、专一执着,不受外界干扰。
难为情(nán wéi qíng)的意思:形容感到尴尬、为难或不好意思。
- 鉴赏
这首明代王称的《送刘太守之任福州》描绘了送别友人刘太守赴任福州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刘太守治理地方、关心民生的期待,以及诗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仕途的感慨。
首句“海国变民俗,君行领专城”写出了福州地处海疆,刘太守的到来将带来文化风俗的变化,他将独掌一方重任。接着,“千室岂云小,所志在苍生”赞美刘太守志向宏大,关注黎民百姓的生活。
“烈士慕知己,编民归颂声”两句,以“烈士”形容刘太守,表达他对知己的敬仰,预祝他在任上能得到民众的拥戴和赞誉。刘太守登台远眺,“览望穷沧溟”,展现了其豪迈气概。
“山云拂露冕,海月生霞旌”运用意象,描绘出一幅山水月色中的出行图,烘托出刘太守赴任的壮丽景象。诗人回忆起自己的故乡,“鄙人旧茅屋,桑梓连鸡鸣”,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最后,“异时偶樵牧,此日惭簪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简朴生活的向往,与今日身着官服的自己形成对比,心中充满复杂的情感。“因兹送君去,怅望难为情”直接抒发了送别的惆怅与不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明朝文人士大夫的风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彦博中秋不见月
露华浸竹冷娟娟,想象嫦娥能少年。
万事只堪搔短发,一杯不拟问高天。
骎骎夜色投书幌,的的心期在钓船。
可笑薄云工料理,何曾遮却一分圆。
谢当涂陈舍人馈姑孰春
门巷春风翳草莱,笔耕无艺甑生埃。
空成洛下书生咏,敢望青州从事来。
洗盏首供堂上寿,留尊更待月中开。
陶然竟堕难名境,疑是凌歊百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