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与般斤远,歌宜鲁藻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斤(bān jīn)的意思:形容物品或事物相同或相似。
长育(cháng yù)的意思:长期培养和教育,使人成长成才。
垂意(chuí yì)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或意向,往往用于描述内心深处的感受或愿望。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灵根(líng gēn)的意思:指人的悟性、才智、天赋等方面的优秀品质。
儒宫(rú gōng)的意思:儒宫指儒家学说的殿堂,也指儒家的学府或学派。
三公(sān gōng)的意思:指官员的三个职务,分别是公事、公款、公车,也泛指官员的权力、财物和特权。
三春(sān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三个月,比喻事物兴盛的时候。
五纪(wǔ jì)的意思:指历史时期或时代的五个阶段。
先儒(xiān rú)的意思:指在学问或学术方面比较早出现的人或流派。
意远(yì yuǎn)的意思:意思深远,思想高远。
栽培(zāi péi)的意思:培养、种植、教育和培养
- 注释
- 五纪:五个朝代。
三春:三个春季。
灵根:指具有灵性的植物根部。
般斤:古代量器,象征珍贵。
鲁藻:鲁地的诗藻,比喻高雅的文学。
先儒:前辈的儒家学者。
三公:古代官职,指宰相级别的官员。
- 翻译
- 历经五个朝代的栽培后,它在三个春天里茁壮成长。
它的根深扎在古老的国度,茂密的叶子遮蔽了学者的宫殿。
它的价值远离凡俗,如同般斤(古代量器)般珍贵,歌声与鲁地的诗藻相配。
前辈学者寄予厚望,期待它能培养出杰出的国家栋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长文的作品,名为《苏学十题(其四)公堂槐》。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怀念。
“五纪栽培后,三春长育中”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成长变化,“五纪”指的是很久远的年代,这里的“栽培”是指种植树木,而“三春”则意味着岁月的轮回。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文化的积淀。
“灵根蟠故国,密叶荫儒宫”中的“灵根”可能指的是古老的树木,“蟠”有缠绕之意,而“故国”则是对过去时代的怀念。这里,“儒宫”很可能是指教育场所,如私立学堂或书院。这两句强调了历史文化遗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患与般斤远,歌宜鲁藻同”中,“患与”意味着困难和挑战,与之相伴的是“般斤”,可能是比喻时间的长短或事情的轻重。后半句“歌宜鲁藻同”则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共鸣。
最后,“先儒垂意远,期此出三公”中,“先儒”指的是古代的圣贤或学者,“垂意”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永存。这里的“期此”表达了对未来某种美好事物的期待,而“出三公”则可能是希望从这些文化遗产中产生像古代三公(指周公、孔子、孟子)那样伟大的教育家或学者。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老树木和教育场所,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培养未来人才的殷切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怀七首·其三
白石何凿凿,苍松何历历。
吁嗟世上人,崇朝不谋夕。
安能抱一经,终岁长局蹐。
高踞要路津,咳唾惊霹雳。
天威下严霜,须臾不可测。
华亭鹤唳悲,黄犬安可得。
膏明长自煎,泉甘每先竭。
何如保良贵,千秋谁复易。
百字令
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五万春花如梦过,难遣些些春恨。
帐亸春宵,枕敧红玉,中有沧桑影。
定山堂畔,白头可照明镜。
记得肠断江南,花飞两岸,老去才还尽。
何不绛云楼下去,同礼空王钟磬。
青史闲看,红妆浅拜,回护吾宗肯。
漳江一传,心头蓦地来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