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臣鉴有感》
《读臣鉴有感》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宝鉴何时出上方,几回披对忆宣皇。

忠邪已向当年别,予夺仍垂百代长。

周典官箴并肃,虞廷三载义同彰。

明明法戒无斁喜起重歌庶事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代(bǎi dài)的意思:百代意为许多代,形容时间的长久。

宝鉴(bǎo jiàn)的意思:宝物和镜子,比喻可以珍视和反思的事物。

出上(chū shàng)的意思:指超过、超越、胜过。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法戒(fǎ jiè)的意思:法律的警告和戒备。

官箴(guān zhēn)的意思:官箴是指官员的箴言,也就是对官员的教诲和规劝。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六官(liù guān)的意思:指官员的六个职位,即国家的最高职位。

明明(míng míng)的意思:显而易见;明明白白地

明法(míng fǎ)的意思:明确遵守法律,守法纪。

披对(pī duì)的意思:指掩饰、伪装。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时出(shí chū)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在特定的时候出现或发生。

无斁(wú yì)的意思:无法厌恶、无法厌烦

喜起(xǐ qǐ)的意思:喜悦之情上升,情绪高涨。

虞廷(yú tíng)的意思: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小心,如履薄冰。

予夺(yǔ duó)的意思:给予和夺取,指给予和夺取权力、地位、财物等。

忠邪(zhōng xié)的意思:指忠诚与邪恶并存,既有忠心耿耿之意,又有邪恶之心。

周典(zhōu diǎn)的意思:指规范、典范,也可指古代周朝的法律制度。

鉴赏

此诗《读臣鉴有感》由明代诗人卢龙云所作,通过对“臣鉴”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古代君王治国理念的追忆与反思。诗中以“宝鉴”为喻,象征着古代君主的治国之道和道德准则,强调了忠贞与邪恶的区别,以及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首联“宝鉴何时出上方,几回披对忆宣皇”,开篇即以“宝鉴”为引,想象其从天而降,寓意古代君王的智慧如同宝鉴一般,值得后人反复学习与铭记。诗人通过“几回披对忆宣皇”,表达了对古代贤明君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治国之道的深深敬仰。

颔联“忠邪已向当年别,予夺仍垂百代长”,进一步阐述了忠贞与邪恶的区别,以及君主在国家治理中对权力运用的慎重态度。通过“已向当年别”和“仍垂百代长”,诗人强调了忠贞不渝的重要性,并且这种理念将被后世长久传承。

颈联“周典六官箴并肃,虞廷三载义同彰”,引用周朝和虞朝的历史典故,赞美古代君主遵循礼制,注重官员的道德规范,以及在位期间对正义的坚持。通过“周典”和“虞廷”的对比,突出了古代治国理念的深远影响。

尾联“明明法戒应无斁,喜重歌庶事康”,总结全诗,强调了明确的法律和戒律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治国理念的赞赏与向往,希望后世能再次歌唱国家的繁荣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臣鉴”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感怀三首·其三杨冢宰起元

鹅城东峙接江门,自此南天斯道尊。

从祀四公留一席,两朝当轴竟无言。

讲坛烟草丰碑没,藜火书声甲第存。

怅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简独盘桓。

(0)

与龚于天饮酒楼

东邻有黄鹤,酒美价亦廉。

日割生彘肩,时呼白玉蟾。

明霞照春服,卜肆掀长髯。

倘无后命逼,余亦终垂帘。

(0)

寄参藩张五若·其二

浔江使者西征日,僚部蛮官习汉歌。

乞得玉皇香案吏,佩环清响落牂牁。

(0)

金城雄镇

曳履新城第一山,山中金阙迥诸天。

千峰树影涵秋色,一带溪光动晓烟。

仙令清晖诗思里,幽人逸兴酒杯前。

烽销半壁城如锦,几度登临未忍还。

(0)

游仙词·其四

绮阁文窗夜辟时,梧桐月照凤皇仪。

座中最上称仙伯,广额高悬双耳垂。

(0)

癸巳岁·其三

不敢耽休逸,耕田却未能。

晚餐苦岁俭,晨起祝年登。

欲祭嗟无位,惟心重有恒。

穷途风雨夕,良友每多承。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