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未伯齐,三逐何鄙。生有父母,知有鲍子。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阳(bó y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智慧出众。
不仁(bù rén)的意思:指不道德、不仁慈、不仁义的行为或态度。
裁与(cái yǔ)的意思:指辩论、争辩。
巢父(cháo fù)的意思:指父亲长期在家中呆着,不务正业,不负责任。
称达(chēng dá)的意思:形容人的名声或声誉非常高。
刍狗(chú gǒu)的意思:比喻人品恶劣,道德败坏。
达生(dá shēng)的意思:指顺利地生活或健康地生存下去。
二老(èr lǎo)的意思:指两位年纪较老的人。
非人(fēi rén)的意思:指行为残忍、不人道的人。
父母(fù mǔ)的意思:指父亲和母亲,家长,也泛指父母亲属。
国工(guó gōng)的意思:指国家的工作,国家的事务。
海滨(hǎi bīn)的意思:指海边或沿海地区。
和光(hé guāng)的意思:和光指和谐共处,互相友好。
后车(hòu chē)的意思:指在某种事物或趋势之后,跟随而来的人或事物。
化裁(huà cái)的意思:指改变原来的样子或形态,进行整理、修整。
洁身(jié shēn)的意思:保持清洁,摒弃污秽
九官(jiǔ guān)的意思:指官员多而职权繁杂,形容官僚主义严重,官员腐败、贪污等问题严重。
老是(lǎo shì)的意思:经常,一直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蓬累(péng lèi)的意思:形容穷困潦倒、生活艰辛。
匹夫(pǐ fū)的意思:指普通百姓,也可指普通人。
三圣(sān shèng)的意思:指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三位圣人。
式则(shì zé)的意思: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准则或原则进行行动或处理事物。
四岳(sì yuè)的意思:四位有名望的山岳。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同尘(tóng chén)的意思:与尘土同在,指人和物处于同一尘埃中,意味着相同的境遇或同样的命运。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维时(wéi shí)的意思:维护时局,稳定局势。
无匹(wú pǐ)的意思: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独一无二的。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修辞(xiū cí)的意思:修辞是指在表达中使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技巧,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并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偃息(yǎn xī)的意思:停止、休息
犹龙(yóu lóng)的意思:指人行事犹如龙一样威风、有力量。
与同(yǔ tóng)的意思:与同指的是与人和谐相处,互相友爱、互相帮助。
爰立(yuán lì)的意思:爰立意为“原本没有立足之地,却能够找到立足之地”,形容人有谋略、能干。
之国(zhī guó)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是某种事物的发源地或代表地。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庄周(zhuāng zhōu)的意思:指人物庄周,比喻人心境超然,不受外界干扰。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和光同尘(hé guāng tóng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与世俗争斗,安心与人们共同生活。
- 鉴赏
这首诗《善哉行(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
首先,诗中提到巢父的高洁品质,即使在污浊的世间也能保持自我,象征着高尚人格的独立与坚守。接着,四岳九官虽位高权重,却不及普通百姓的纯粹与真实,强调了身份地位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傅说筑岩的故事被提及,他最终成为商朝的重要宰相,说明机遇与才华并存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提到傅说在成功后选择退隐海滨,与巢父形成对比,体现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既载后车,三圣所师”一句,借用了孔子、老子、庄子三位圣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尊敬与学习。孔子的修辞、老子的道德哲学、庄子的逍遥思想,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中赞扬了这些思想对于塑造个人品德、理解世界的重要作用。
最后,“仲未伯齐,三逐何鄙”引用了《左传》中的故事,讽刺了鲁国君臣的短视与无知,强调了明智决策与远见卓识的价值。同时,诗中也提到了伯夷、叔齐两位先贤的高尚节操,以及列子的隐逸生活,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人格与生活方式的探讨。
整体而言,《善哉行(其二)》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古代贤士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智慧、道德修养以及理想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