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每来此,三绕作南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鞭石(biān shí)的意思:鞭石指的是用鞭子打石头,形容做事困难,力不从心。
风铎(fēng duó)的意思:风铎指的是风吹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比喻言辞动听,引人入胜。
浮图(fú tú)的意思:形容虚幻、不实的事物。
林园(lín yuán)的意思:指人多而杂乱的场所。
起浮(qǐ fú)的意思:指事物在水面上上下浮动,比喻形势不稳定或人心浮动。
沙门(shā mén)的意思:沙门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侣,也可泛指修行者或学者。
舍利(shè lì)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舍利子,也泛指宝贵的东西。
谈经(tán jīng)的意思:指谈论经书、经典或学问的事情。
天经(tiān jīng)的意思:指经书中的精华部分,也用来形容某种事物的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衡山福严寺中的大慧塔,由元代诗人张翥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这座塔的所在之地——一个充满禅意的园林,暗示着这里是僧侣大慧讲经传法之处,与世隔绝,给人以宁静与超脱之感。
"凿云藏舍利",形象地描述了塔的建造过程,仿佛是穿透云层,深藏佛家圣物舍利,体现了佛教的神秘与神圣。"鞭石起浮图"则展现了僧人们艰辛劳作,以石为材,创造出高耸入云的佛塔,寓意佛法的力量和决心。
"风铎时喧寂",写风铃在风中时而响起,时而静默,象征着禅定中的宁静与外界的微妙互动。"天经忽有无"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空灵和不可捉摸,经文似乎在虚空中时有时无,体现佛法的玄妙。
最后两句"沙门每来此,三绕作南谟",描述了僧侣们常来这里参拜,绕塔三周,口中诵念经文,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大慧塔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慧塔及其周边环境,传达出浓厚的佛教氛围和禅宗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寺庙生活的敬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南游图
江上春风吹嫩榆,扶琴送子曳长裙。
相逢若有知音者,随地芟茅好结庐。
人物山水画
傍水依山结草庐,案头长贮活人书。
不知施药功多少,仙杏花开锦不如。
满庭芳·其一山居偶成每与文翰二三子论文把酒歌以侑觞亦足以自乐也
归去来兮,吾家何在,结茆水际林边。
自无人到,门设不须关。
蛮触政争蜗角,荣枯事、不到尊前。
应堪叹,清溪流水,东去几时还。
此身何处著,从教容与,木雁之閒。
算躬耕陇亩,在我无难。
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醉梦长安。
烟波客,新来有约,要买钓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