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夔莘警,讵测蜒蚿伏。
愿昭篯子诫,或免华山辱。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伯阳(bó y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智慧出众。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层曲(céng qǔ)的意思:形容事物纷繁复杂,错综复杂。
彳亍(chì chù)的意思:指行走、行动。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当心(dāng xīn)的意思:提醒或警告对方小心、注意
斧斤(fǔ jīn)的意思:形容努力工作,用心努力。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华山(huà shān)的意思:华山指的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名山,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名誉或声誉。
驾言(jià yán)的意思:指掌握言辞技巧,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浚谷(jùn gǔ)的意思:指清理河道或水田,使水流顺畅,以便灌溉农田。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了如(liǎo rú)的意思:了如指事物的事理或情况非常清楚、明白。
缅怀(miǎn huái)的意思:怀念并表达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敬意和思念。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披荆(pī jīng)的意思:披荆指穿过荆棘,形容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匍匐(pú fú)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爬行的姿势,腹部贴着地面,四肢伸展。
朴樕(piáo sù)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诚实、朴实,没有丝毫虚伪。
岐径(qí jìng)的意思:岐径指的是分叉的小路,比喻选择的困难和迷茫。
青霞(qīng xiá)的意思:形容天空晴朗明亮,云彩呈现青色,美丽壮丽。
穷途(qióng tú)的意思:指人走到了尽头,没有出路,陷入困境。
驱迫(qū pò)的意思:指摆脱困扰、排除障碍。
山海(shān hǎi)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山和海,也可引申为广阔的天地或辽阔的世界。
少焉(shǎo yān)的意思:不久之后,不久以后
世路(shì lù)的意思:指人生道路、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
疏远(shū yuǎn)的意思:指关系、情感等渐行渐远,不再亲近。
伟观(wěi guān)的意思:形容景色、建筑等宏大壮丽,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我行(wǒ xíng)的意思:表示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远目(yuǎn mù)的意思:指眼光远大,具有远见和洞察力。
云栈(yún zhàn)的意思:形容山路险峻,像悬在云中的栈道一样。
云居(yún jū)的意思:居住在云端,比喻高高在上或远离尘世。
战兢(zhàn jīng)的意思:极度恐惧或紧张,战战兢兢的样子。
骤战(zhòu zhàn)的意思:指战争爆发突然,战斗激烈。
自致(zì zhì)的意思:自己努力奋斗,依靠自己实现目标。
自爱(zì ài)的意思:自己爱护自己,自重自爱。
无奈何(wú 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可奈何,无法改变或解决某种困境或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攀登云居山的经历,展现了他面对自然险峻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
首句“贪清不自爱,历历疏远目”表达了诗人对清静自然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意味,似乎在质疑自己对这种清静的追求是否真正出于内心的热爱。接下来,“缅怀云居胜,驾言陟层曲”则直接点明了目的地——云居山,并透露出诗人对这一旅程充满期待的心情。
“樛枓遁斧斤,岐径积朴樕”描绘了山路的崎岖与险峻,树木丛生,斧斤难及,暗示了攀登的不易。而“云栈纷当心,不敢轻落足”更是将读者带入了紧张刺激的登山情境,强调了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
“扪枯骤战兢,披荆逾匍匐”进一步展示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诗人用手触摸着干枯的树枝,心中充满战栗,艰难地向前推进。这不仅是一场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考验。
“尪羸无奈何,况复迷浚谷”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体力极限和迷失方向的无奈,仿佛在暗示人生的某些阶段,即使努力挣扎,也难以摆脱困境。
“虽无夔莘警,讵测蜒蚿伏”运用比喻,通过对比夔、莘的警觉与蜒蚿的隐匿,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与探索的决心。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少焉青霞深,转思白日速”描绘了登山途中景色的变化,从清晨的青霞到日暮的迅速流逝,时间的紧迫感油然而生,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
“山海信伟观,何以慰彳亍”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海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如何在这样的壮丽面前找到心灵的慰藉?这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我行孰驱迫,自致穷途哭”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他感到无力和悲伤,仿佛在寻求解脱之道。
“伯阳不出门,世路了如烛”借用老子(伯阳)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事洞明却选择避世的态度,暗示了诗人可能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逃避。
最后,“愿昭篯子诫,或免华山辱”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像篯子一样的智慧指导,避免重蹈华山之覆辙,即避免陷入困境或失败,寻求智慧与指导来指引人生之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挑战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反思,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