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清 江 常 宰 道 院 宋 /王 炎 古 人 牧 民 如 赤 子 ,今 人 临 民 用 笞 箠 。孰 知 官 府 本 无 事 ,独 恨 庸 人 扰 之 耳 。临 邛 有 客 腰 铜 章 ,三 年 为 吏 先 慈 祥 。老 农 共 说 长 官 好 ,桑 柘 阴 中 民 小 康 。公 庭 閒 暇 雁 鹜 散 ,燕 坐 胡 床 清 昼 长 。拨 烦 何 自 文 书 省 ,治 道 由 来 贵 清 静 。不 须 柱 下 五 千 言 ,洙 泗 六 经 无 猛 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拨烦(bō fán)的意思:解除烦恼,消除困扰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长官(zhǎng guān)的意思:指担任高级职位的人,尤指军队中的上级领导。
笞箠(chī zhū)的意思:用竹子做的鞭子,用来打人。比喻严厉的惩罚或斥责。
赤子(chì zǐ)的意思:指纯真无邪、忠诚坚贞的心。
慈祥(cí xi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态度和蔼可亲,慈爱温和。
公庭(gōng tíng)的意思:指公正的法庭,也可用于比喻公正的审判和公正的法律程序。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官府(guān fǔ)的意思:指官员和政府机构。
何自(hé zì)的意思:自己如何,自身如何
胡床(hú chuáng)的意思:指胡乱摆放的床铺,比喻混乱无序的状况。
今人(jīn rén)的意思:指现在的人,也可指当代人。
老农(lǎo nóng)的意思:指年老的农民。
临民(lín mín)的意思:临近百姓,表示领导人亲近民众,关心民生。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猛政(měng zhèng)的意思:指政策、措施等强硬、严厉、果断,常常伴随着强力行动。
民用(mín yòng)的意思:指民间使用,与官方无关的事物或服务。
牧民(mù mín)的意思:指农民或牧民,也可指乡下人。
清静(qīng jìng)的意思:指环境安静、没有喧嚣和嘈杂。
人牧(rén mù)的意思:指人们像放牧牲畜一样管理和指导他人,使其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桑柘(sāng z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但内在却有着非凡的才能或价值。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铜章(tóng zhāng)的意思:指官职的任命或授勋。
文书(wén shū)的意思:指文书公文,泛指各种书面文件。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先慈(xiān cí)的意思:指先人、前辈或长辈的慈爱和仁慈之情。
小康(xiǎo kāng)的意思:小康指生活富裕、安定的状态。
雁鹜(yàn wù)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迅速飞行。
阴中(yīn zhōng)的意思:指隐藏在黑暗中的阴谋或诡计。
庸人(yōng rén)的意思:庸碌无能的人,指没有才干、没有作为的人。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治道(zhì dào)的意思:治理国家、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中民(zhōng mín)的意思:指在社会中居中地位的人民。
柱下(zhù xià)的意思:指在柱子下面,表示待在柱子下面的人或事物处于重要的位置或地位。
洙泗(zhū sì)的意思:指水流湍急的样子。
自文(zì wén)的意思:指自己的文章或著作。
五千言(wǔ qiān yán)的意思:形容能言善辩,口才极好。
- 翻译
- 古人治理百姓如同爱护婴儿,现代官员对待民众却动辄鞭杖施威。
谁曾想官府其实并无事端,只是庸人扰民才导致纷乱。
在临邛有个官员腰佩铜章,他做小吏时就已仁慈宽厚。
老农们一致称赞他们的长官,桑柘树下人们生活安宁富足。
公堂空闲时,大雁野鸭四处游荡,官员静坐胡床,白日漫长。
从文书堆中解脱出来,治理之道关键在于清静无为。
无需效仿柱下史的五千策论,孔子儒家六经教诲,没有严苛的政令。
- 注释
- 牧民:治理百姓。
赤子:比喻百姓如同幼小无知的孩子。
笞箠:鞭杖,古代刑具。
官府:政府机构。
庸人:平庸之人,指官员。
腰铜章:佩戴铜质官印,表示身份。
慈祥:仁慈和善。
桑柘:桑树和柘树,代指农田。
燕坐:悠闲地坐着。
文书省:处理文书的地方,指官署。
治道:治理国家的方法或原则。
柱下:指古代学者扬雄,他曾任柱下史。
洙泗:洙水和泗水,孔子讲学之地,代指儒家经典。
猛政:严厉的政策或统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官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理想君子和现实社会不满的情感。开篇即通过鲜明对比,指出古人以德治民如养育赤子,而今人却以严苛之法束缚百姓。这两句直截了当地批判了时弊,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接着,“孰知官府本无事,独恨庸人扰之耳。”这两句深刻揭示了官僚体系中的问题,指出许多麻烦都是由不称职的人造成的,这里“庸人”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对当权者的失望,也反映了诗人的政治洞察力。
下文转向具体描写,一位腰间佩戴铜章的官员,在临邛任职三年,表现出了先慈祥的为人品质。老农们都称赞这位长官好,百姓在桑柘树荫下过着小康的生活。这段落展现了理想中的官民关系和社会状态。
“公庭閒暇雁鹜散,燕坐胡床清昼长。”这一联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位官员在闲暇时光中悠然自得的情景。这里的“閒暇”、“燕坐”均暗示了这位官员不仅清正,而且生活得宜。
最后,“拨烦何自文书省,治道由来贵清静。不须柱下五千言,洙泗六经无猛政。”诗人通过这些句子强调了简化行政、重视内心清净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治国安邦不在于繁复法令,而应在于修身齐家。这与儒家的思想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于古圣先贤之道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篇讽刺时弊、颂扬清官、倡导以德治国的佳作。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诗人表达了对社会正义和政治清明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惠山寺
苍山蜿蟺蟠九龙,石泉混混流其中。
下灌吴田数千顷,泽物岂止煎茶功。
支分馀润及草木,松杉枯柏青蒙茸。
只今无锡天下济,锻冶不复炎烟红。
鼪鼯群啸丛祠空,遗像者谁桑苧翁。
波泉酹地荐蘋藻,俯仰千古怀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