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
不勤(bù qín)的意思:不勤指不勤奋、不勤劳、懒惰。
朝暮(zhāo mù)的意思:指一天的早晨和傍晚,也指时间的短暂和转瞬即逝。
锄理(chú lǐ)的意思:指用锄头除去杂草,比喻清除不良思想或行为。
肥实(féi shí)的意思:指事物丰满、充实,寓意丰收、兴盛。
耕凿(gēng záo)的意思:耕,指耕种农田;凿,指挖掘沟渠。比喻勤勉工作,刻苦耐劳。
宫徵(gōng zhǐ)的意思:指古代音乐中的两个音阶,也比喻事物的变化。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良田(liáng tián)的意思:指肥沃的田地,比喻优良的土地或机会。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若使(ruò shǐ)的意思:如果,假如
善恶(shàn è)的意思:指善良和邪恶,道德善恶的区分。
听者(tīng zhě)的意思:指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学习他人经验的人。
顽蒙(wán méng)的意思:形容人顽固、迟钝、不易教导。
修学(xiū xué)的意思:指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学识。
有如(yǒu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与另一物或另一人非常相似或相仿,如同一样。
孜孜(zī zī)的意思:指勤勉不懈怠,努力不停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劝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渴望,以及对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
诗的开篇“买地不肥实,其繁系耕凿”通过比喻手法,强调知识如同土地,需要不断地耕耘和培育。接着,“良田少锄理,兰焦香亦薄”进一步说明即使是好的田地,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耕耘,也难以有所收获。
“勿以听者迷,故使宫徵错”警示读者不要被表面的知识所蒙蔽,而应该追求深入的理解和实践。“谁言三岁童,还能分善恶”则是强调学习无论年龄大小,都应不断进步,不断区分对错。
“孜孜日求益,犹恐业未博”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学识不足的担忧。“况我性顽蒙,复不勤修学”则是自省之语,反映出诗人的自知之明以及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
“有如朝暮食,暂亏忧陨穫”通过比喻说明学习应像日常饮食一样不可或缺,而一旦懈怠,就会导致知识上的匮乏和不安。“若使无六经,贤愚何所托”则是强调《六经》(即儒家五经加上《易经》)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性,没有这些文化根基,人们将失去判断是非的依据。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自省,展示了诗人对知识、学习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