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途久芜秽,吾衰复谁治。
见心本高明,见心无倚陂。
两仪与宇宙,吾能握其机。
百为(bǎi wéi)的意思:指百分之百、全部。
哺糟(bǔ zāo)的意思:指吃饭时只吃些粗粮、糠饭等简陋食物。
地心(dì xīn)的意思:指事物的核心或中心,也指地球的中心。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独醒(dú xǐng)的意思:独自清醒,不受外界干扰。
纲维(gāng wéi)的意思:纲维指的是事物的主要纲领和基本原则,也可以指事物的中心或核心。
高明(gāo míng)的意思:高明指的是聪明、智慧、才智出众。
广大(guǎng dà)的意思:广阔无边,辽阔无际。
归期(guī qī)的意思:指返回的时间或期限。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豁然(huò rán)的意思:形容突然明白或猛然间豁然开朗的心情。
见天(jiàn tiān)的意思:每天都能见到,形容非常频繁、经常发生。
精微(jīng wēi)的意思:形容深奥微妙,细致精巧。
两仪(liǎng yí)的意思:两仪指的是天地之间的两种力量或者两种状态。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对立或者相对的两个方面。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人心(rén xīn)的意思:指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三才(sān cái)的意思:指智慧、才能和品德三者的完美结合。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芜秽(wú huì)的意思:指草木丛生、杂乱不堪的景象,也用来形容事物混乱、腐败不堪。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自得(zì dé)的意思:自我满足,自我得意
醉如泥(zuì rú ní)的意思:形容酒醉得像泥一样,非常沉醉。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的《泗州学讲后作示诸生》,他以深沉的语气探讨了人性与宇宙的关系,以及教育的重要意义。诗中首先指出,世间道德沦丧,圣道久被忽视,个人年老力衰,无人能振兴。他强调人作为天地之心,具有三才(天地人)的内在秩序,应当超越世俗的物质追求,寻求精神的觉醒。
诗人批评人们沉迷于粗鄙的生活,如同沉醉于酒糟,渴望有清醒者能引领众人。他进一步阐述,通过洞察内心,可以领悟到儒家经典六经的智慧,以及实现各种可能的行为。他认为,人的内心本就广大、精微且高明,不应有所偏倚。接着,他将人心与天地宇宙相提并论,认为理解这个道理是掌握世界的关键。
最后,湛若水提出问题,询问如何把握这个关键,暗示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内心的觉醒和自我发现。整首诗寓教于言,鼓励学生们深入思考,探寻自我内在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