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地(bì dì)的意思:避开危险或困难的地方;逃离危险的地方。
常存(cháng cún)的意思:永远存在;长久保持
从者(cóng zhě)的意思:指服从别人,为别人服务的人。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家学(jiā xué)的意思:家庭教育的学问,指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和学习。
镌石(juān shí)的意思:用刀在石头上刻字,比喻对事物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剖析。
偏远(piān yuǎn)的意思:指地方偏远、人远离热闹、与世隔绝的地方。
师道(shī dào)的意思:指导教诲的道理和方法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裔孙(yì sūn)的意思:指后代,子孙。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云门(yún mén)的意思:指门上有云气,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
杖屦(zhàng jù)的意思:指代老年人的步履缓慢,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 鉴赏
此诗描绘了龙山下读书之地的景致与氛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首句“龙山读书处,镌石在云门”以龙山为背景,点出读书之所,而“镌石在云门”则暗示着这里曾有过重要的文化遗迹或碑刻,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接着,“避地迹偏远,得师道愈尊”两句,通过描述远离尘嚣的地理位置,强调了在此求学的专注与虔诚,同时也表达了对师道的尊重与推崇,体现了古代教育中师徒关系的重要性。
“斯文应未丧,家学赖常存”则进一步阐述了文化传承的主题,认为即使在动荡的时代,真正的学问与道德也不会消亡,而是通过家族的教育得以延续。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
最后,“杖屦来从者,衣冠有裔孙”描绘了一幅传承有序的画面,无论是年长者的步行(杖屦),还是年轻一代的追随(来从者),都体现了知识与道德的代际传递。同时,“衣冠有裔孙”不仅指穿着整齐的后人,也暗含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光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山读书处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师道、学问、家族传统的深深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德辉次旧韵见寄复和
邗沟别清扬,十稔限南北。
羁游多面交,从谁吐心臆。
初筵群玉府,香誉蔼区域。
如何窾言加,进寸辄退尺。
归来赋郊居,邀客赏冰霓。
青云一蹙易,斜飞要游历。
水镜岂无人,瑾瑜固易识。
君子有常道,要不失语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