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箴死所守,于义无乖违。
与可知道粹,期至严奥窥。
诵已记所志,砻石镌其辞。
俾之揭堂上,使后亦忽隳。
悖理(bèi lǐ)的意思:指违背常理、违背常情的事物或现象。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肖(bù xiào)的意思:指没有孝心、没有品德的人。
不悖(bù bèi)的意思:不违背,不背离
触祸(chù huò)的意思:主动招惹祸患,自找麻烦。
惰废(duò fèi)的意思:指懒散废物,形容人懒散无能。
非得(fēi děi)的意思:非得表示坚决、必须,表示某种情况或条件下不可避免或不可缺少。
浮实(fú shí)的意思:形容言辞虚浮,没有实际内容或价值。
夫人(fū rén)的意思:夫人指的是已婚女性或者尊称已婚女性的称谓。
乖违(guāi wéi)的意思:违背常理、不合常情。
光辉(guāng huī)的意思:光明耀眼的辉煌。
好恶(hào wù)的意思:指喜好或厌恶的情感态度。
祸机(huò jī)的意思:指祸患即将到来的预兆或迹象。
箴警(zhēn jǐng)的意思:警示、告诫。
践履(jiàn lǚ)的意思:脚踏实地地走路,比喻勤勉努力,不懈怠。
矫矫(jiǎo jiǎ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挺拔、威武、雄健。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励世(lì shì)的意思:激励世人,鼓舞人心
李唐(lǐ táng)的意思:指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著名的诗人。
吏部(lì bù)的意思:指官吏机构,也用来形容官吏的行为或作风。
立言(lì yán)的意思: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砻石(lóng shí)的意思:指用砺石磨刀,比喻通过艰苦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嗫嗫(niè niè)的意思:形容说话声音低弱、含糊不清。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事业(shì yè)的意思:指人们从事的职业、工作或事情,也可指人生的事业。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文宗(wén zōng)的意思:指文化的根本和源泉,也指文化的创造者。
无已(wú yǐ)的意思:没有止境,无法满足
无乖(wú guāi)的意思:指人品行端正,没有任何过错或错误。
嫌怨(xián yuàn)的意思:指对别人的言行、态度等感到不满或不满意。
已而(yǐ ér)的意思:表示时间的推移或事物的变化
张口(zhāng kǒu)的意思:指开口说话或发表意见。
知名(zhī míng)的意思:广为人知,名声大。
知道(zhī dào)的意思:了解、明白某事物的意义或情况。
中道(zhōng dào)的意思:指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的做法。
自为(zì wèi)的意思:自己为自己负责,自作主张,自行其是。
宗师(zōng shī)的意思:宗师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艺中达到了极高水平的人,是行业中的顶级专家或权威。
可知道(kě zhī dào)的意思:表示事物的情况或信息可以被了解、得知。
这首诗是宋代赵抃所作的《题邛州文同判官五箴堂》,通过“五箴”这一主题,表达了对文同判官品德和行为的赞赏与推崇。诗中提到的“五箴”,即“游箴”、“言箴”、“行箴”、“好恶箴”和“知名箴”,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游箴”警示人们避免懒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言箴”告诫人们在说话时要谨慎,以免因言语不慎而招致灾祸。“行箴”强调了坚守原则和道德底线,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正义。“好恶箴”教导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应遵循公正的原则,避免受到个人偏见的影响。“知名箴”提醒人们要警惕虚名,保持真实和谦逊的态度。
诗人赵抃通过这五个箴言,不仅赞扬了文同判官的高尚品德和严谨自律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道德的重视。同时,诗中还提到了文同判官将这些箴言刻在石头上,悬挂于厅堂之上,以此作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榜样,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既是对文同判官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和实践。
日出车马道,风来城市尘。
关河应自昔,花草不知春。
云静鸟翻翼,冰消鱼动鳞。
太平无一事,把酒劝耕民。
郁郁千丈松,植根在崇冈。
清阴亘十亩,直干凌穹苍。
好风一披拂,声韵谐宫商。
古来成大厦,此物宜栋梁。
不待岁月久,共看柱明堂。
微木有石植,枯崖饱风霜。
三百甲子馀,围才拱把强。
大楹分难充,一桷庶可当。
傥容附松末,虽晚庸何伤。
南国诸侯老宾客,霜叶青衫头雪白。
绣衣使者急搜贤,又向文场三捧檄。
全闽多士如邓林,大厦度材惭匠石。
细看太白日万言,时取武成二三策。
清心期识璞三献,过眼敢迷目五色。
只今虽无衣钵传,向来未省原天觅。
更长宁辞烛屡秉,漏下何啻夜十刻。
回思前日踏槐花,忍使青袍轻饮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