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尽识羹空,抽穷知茧薄。
况闻豆积岭,中有不死药。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
承学(chéng xué)的意思:接受学问,继承学术传统。
处分(chǔ fèn)的意思:对某人进行惩罚或处罚
道场(dào chǎng)的意思:道场指的是佛教或道教修行者修炼的地方,也可泛指任何人修炼的场所。
得地(de dì)的意思:指得到地位、权力或资源等。
分好(fēn hǎo)的意思:分割或分离得很好,分得清楚
故纸(gù zhǐ)的意思:指古代的纸张,比喻已经过时的事物或知识。
骨肉(gǔ ròu)的意思:指亲属关系,比喻亲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好手(hǎo shǒu)的意思:指某个领域或某种技能非常熟练的人,也可以形容某个领域或某种技能特别擅长的人。
好弱(hǎo ruò)的意思:形容非常虚弱,力量非常小。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后生(hòu shēng)的意思:指年纪较小或资历较浅的人。
茧薄(jiǎn báo)的意思:指人的才华、能力等方面非常薄弱,缺乏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绛纱(jiàng shā)的意思:绛纱是指一种红色的细布料,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老大(lǎo dà)的意思:指某个团体或群体中的最高领导者,也可以指家庭中的长子。
毛锥(máo zhuī)的意思:指极小、极细的东西。
名字(míng zì)的意思:指人的姓名,也可以指事物的名称。
苜蓿(mù xu)的意思:指事物顺利发展,充满希望。
囊装(náng zhuāng)的意思:形容能力非常强,知识丰富。
岂唯(qǐ wéi)的意思:不仅仅是,不仅只有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若为(ruò wéi)的意思:如果成为、如果是
山集(shān jí)的意思:指多山的地方聚集了许多人或物。
生端(shēng du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开端,事物的起初阶段。
生才(shēng cái)的意思:指人的天赋才能或者潜在能力。
食顷(shí qǐng)的意思:指吃饭的时间。
师儒(shī rú)的意思:指师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父教导学生,学生虚心向师父学习。
宿业(sù yè)的意思:指宿命、前世的因果关系。
为作(wéi zuò)的意思: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努力,贡献或牺牲。
五色(wǔ sè)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闪烁夺目。
无有(wú yǒu)的意思:没有任何的,一无所有
无力(wú lì)的意思:没有力量,力量不足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刑狱(xíng yù)的意思:刑法和狱法,泛指法律和刑罚。
学校(xué xiào)的意思:学校是指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社交技巧的场所。
要好(yāo hǎo)的意思:亲密、友好、关系密切
有若(yǒu ruò)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具有相似的特点或状态。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五色雀(wǔ sè què)的意思:指色彩丰富、华丽多彩的鸟类,也用来形容事物的色彩斑斓、美丽多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庚所作的《除凤州教授非所欲也作此自宽》。唐庚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新职位的复杂心情。
诗中开篇“人生才食顷,何处分好弱”,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新职位的不确定感。接着,“刑狱即道场,筦库有真乐”一句,将官场的事务比作修行和享受,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
“故纸终日翻,毛锥几年阁”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埋头于文书工作,而忽视了个人兴趣的情景。“百函无力致,诸公谁说著”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实现个人抱负的无奈与苦闷。
“今承学校乏,颇讶名字错”反映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自己被任命为教授的惊讶与期待。“宿业岂无恋,得冶不敢跃”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眷恋的同时,也意识到新的责任与挑战。
“骨肉远难俱,囊装贫易缚”描绘了诗人与家人分离的痛苦,以及经济压力的困扰。“师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脚”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渴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年龄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戛尽识羹空,抽穷知茧薄”以食物和蚕丝为喻,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艰辛的体悟。“后生端所畏,人材若为作”则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担忧,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最后,“岂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以历史人物为典故,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与对未来挑战的忧虑。“行路固知难,得地幸不恶”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柳拖千丈丝,山集五色雀”描绘了自然美景,寓意心灵的慰藉。“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况闻豆积岭,中有不死药”以神话传说为结尾,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官场生活的讽刺,也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还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
常年有句吟雨叶,今年只了吟飞雪。
社中谁是锦绣肠,令我褫气叹妙绝。
固知天运阴阳戾,那问家园花草折。
逞妍妒舞费斑镂,幻色潜光亦消灭。
前时有句送渠归,日华摇金云暗掣。
滕家娘子耽清游,琐碎回风到帘缬。
只须头次阵堂堂,底用十番空屑屑。
民家刺缊带湿炊,醉客糜金谩飞瞥。
海隐来徵鹤隐句,恰如白佛偈重说。
昏霾未见天清明,石炭儗铸一寸铁。
前年毗陵登多稼,万顷黄云在亭下。
断碑依壁毫发微,击壤老人歌圣化。
今年负丞到会稽,州园瓦影碧参差。
中有一亭容数客,郁郁两字标璇题。
吾闻国以民为本,民向东郊事耕垦。
与民同乐识见高,秋成沽酒来游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