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札(bǐ zhá)的意思:指写信、写信件。也可指书信、信件。
禅栖(chán qī)的意思:指修行佛法的人在寺庙、山林等地安静地居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出世(chū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平凡或低微的地位或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或地位的意思。
词华(cí huá)的意思:指文辞华美、词句华丽的风格或表达方式。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屈指(qū zhǐ)的意思:屈指是指用手指弯曲来表示数字的动作,成语屈指则表示极少的数量。
如君(rú jūn)的意思:如同君主一样,有权力、有威严。
逃名(táo míng)的意思:逃避罪责或名誉的责任。
玩俗(wán sú)的意思:追求时尚、流行,追逐世俗的享乐和虚荣。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吴山(wú shān)的意思:指无法逾越的障碍或困难。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斋头(zhāi tóu)的意思:指斋戒的开始或斋戒的地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联“出世逃名结小亭,斋头半偈可谁听”中,“出世逃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选择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结小亭”则暗示了他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斋头半偈可谁听”,斋头摆放着佛门的简短教诲,却无人倾听,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颔联“春前芳草家家绿,雨后吴山处处青”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春草绿意盎然,吴山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颈联“笔札未应终玩俗,菩提能悟即抛经”中,“笔札”代表了诗人的文学创作,“未应终玩俗”表明他的作品不为世俗所束缚,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菩提能悟即抛经”则体现了他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领悟无需依赖外在的教条,而是内在的觉醒。
尾联“词华更总禅栖理,屈指如君惘自停”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他认为诗歌与禅理是相通的,都能引导人们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智慧的提升。同时,也表达了对像王伯谷先生这样志同道合之人的敬仰与期待,希望彼此能够共同探讨人生哲理,停下世俗的纷扰,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