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莲(bái lián)的意思:指伪善、虚伪的人。
不假(bù jiǎ)的意思:不虚假,不假托,表示真实可信。
蝉蜕(chán tuì)的意思:指蝉蜕皮,比喻人或事物摆脱旧的束缚,焕然一新。
导师(dǎo shī)的意思:指引学生学习的老师或指导者。
洞开(dòng kāi)的意思:打开,揭示真相或隐藏的事物。
法空(fǎ kōng)的意思:指法力高深,空灵出尘,超脱红尘世界。
甘露(gān lù)的意思:甘露指甜美的雨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和恩泽。
光明(guāng míng)的意思:指明亮、明亮,也指希望、美好的前景。
皈依(guī yī)的意思:指信仰宗教或追随某种思想而改变信仰或立场。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化生(huà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种条件或环境下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形态或状态。
稽首(qǐ shǒu)的意思:低头行礼,表示恭敬或敬意。
接翅(jiē chì)的意思:接翅是指接过鸟的翅膀,意味着亲近、交往。
精进(jīng jìn)的意思:指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开坦(kāi tǎn)的意思:开创新局面,打破僵局。
莲池(lián chí)的意思:指美丽的莲花盛开的池塘,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环境。
妙绝(miào jué)的意思:非常出色和独特
妙法(miào fǎ)的意思:指高超的方法、技巧。
顷时(qǐng shí)的意思:极短的时间;一刹那
屈伸(qū shēn)的意思:屈曲和伸展身体,形容人的活动、行动或心思的自由度。
日没(rì méi)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的时候。
审思(shěn sī)的意思:审思意为仔细思考、深入思索。
思议(sī yì)的意思:难以理解或解释的事物,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况。
所归(suǒ guī)的意思:指属于、归属于。
所持(suǒ chí)的意思:所持指的是拥有或持有某种东西,也可以表示某种状态或特征。
坦夷(tǎn yí)的意思:诚实、坦率、直率。
同体(tóng tǐ)的意思:指同一实体或同一类别的不同个体。
脱然(tuō rán)的意思:形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独立突出。
巍巍(wēi wēi)的意思:形容高大、雄伟、壮丽。
五浊(wǔ zhuó)的意思:指人的心思、品行等方面不纯洁、不清白。
现前(xiàn qián)的意思:指事物出现或显露出来。
欣然(xīn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愉悦、乐意的样子。
意马(yì mǎ)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
以至(yǐ zhì)的意思:甚至,到了…的程度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有同(yǒu tóng)的意思:有共同点或相似之处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中阴(zhōng yīn)的意思:指在阳和阴之间的中间状态,既不属于阳,也不属于阴。
总持(zǒng chí)的意思:指全面掌握,统筹兼顾。
白莲池(bái lián chí)的意思:指清白无辜的心灵或心地善良的人。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李伯时画弥陀像赞》。诗中描绘了对佛祖阿弥陀佛的崇敬与赞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佛教中的慈悲、忍耐、智慧以及解脱的主题。
首先,“以慈为室,以忍为衣”表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慈悲与忍耐。慈爱如同温暖的居所,让人感到安全与舒适;而忍耐则如同坚固的外衣,保护着内在的善良与纯净。这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法空为座,示同体悲”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精髓。法空意味着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因此修行者应放下执着,以平等心看待世间万物。同体悲则是指众生皆有佛性,应以慈悲之心对待所有生命,实现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四十八愿,为世所归”提到的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这些愿旨在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达到极乐世界。这象征着佛教对救度众生的承诺与决心。
“如日没时,鸟接翅飞”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机会,追求精神上的觉醒与解脱。
“大哉甘露,妙法总持”将佛法比作甘露,寓意其能滋润心灵,带来智慧与解脱。总持则表示佛法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能够涵盖一切修行之道。
“令我观门,洞开坦夷”鼓励人们开启智慧之门,直面内心,实现自我认知与解脱。
“谛见自心,妙绝知思”强调了内观的重要性,通过深入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真理与智慧。
“是皈依处,真不思议”指出佛教是寻求精神归宿的真正途径,其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于能够引领人们超越世俗,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律我意马,使不妄驰”提醒修行者要约束自己的思想与欲望,避免盲目行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光明现前,见白莲池”象征着通过修行,内心会涌现出智慧之光,如同莲花般纯洁与美丽。
“不假中阴,屈伸顷时”表明解脱的过程不需要经过中阴身阶段,即直接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欣然化生,如八岁儿”描述了解脱后的喜悦与新生,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孩童,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希望。
“何以至此,请审思之。皆我精进,想力所持”最后,诗人鼓励读者深思修行之路,强调这是通过不懈努力与智慧思考所达成的成果。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刻解读与形象描绘,展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与追求,同时也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慈悲、智慧与解脱的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