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化(dà huà)的意思:扩大、放大
斗杓(dòu sháo)的意思:指人们争斗、争吵不休,互相争斗的场面或状态。
分至(fēn zhì)的意思:指分散到各个地方,到达各处。
和氏(hé shì)的意思:和氏指的是和氏璧,也称为和氏璧玉,是中国古代传世的一件珍贵玉器,象征着和平、团结和协调。
灰琯(huī guǎ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失去了本来的光彩和精神,变得黯淡无力。
愆素(qiān sù)的意思:指人的过失和过错。
如期(rú qī)的意思: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进行或完成某事。
圣代(shèng dài)的意思:指某个时代或某个领域中具有极高声望、被广泛尊敬的人物。
四序(sì xù)的意思: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盈虚(yíng xū)的意思:形容事物或情况的变动,时而盈满,时而空虚。
永永(yǒng yǒng)的意思:永远,长久,永恒
愿言(yuàn yán)的意思:指心中所愿的话语或要表达的意思。
元龟(yuán guī)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一只神龟,它的背上有天地阴阳的图案,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根本。用来形容具有卓越才智或极高智慧的人。
正时(zhèng shí)的意思:指适合、合适的时机或时机到来。
指甲(zhǐ jiá)的意思:指甲,指人体手指或脚趾上的硬质角质物。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至宁(zhì níng)的意思:安静平和,没有烦恼。
- 注释
- 圣代: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尧历:尧帝制定的历法,象征古代的盛世。
恒:常常,经常。
闰正时:指通过闰月来修正时间。
六旬:六十天。
四序:春夏秋冬四季。
分至: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
宁:岂,表示反问语气。
愆:错过,延误。
素:本色,这里指应有的时节。
盈虚:盈满和虚空,这里指月亮的圆缺。
斗杓:北斗星的柄部,古人以此指示方向。
灰琯:古代用灰烬计时的工具。
羲氏:传说中的日月之神,象征天文。
和氏:传说中的风雨之神,象征地理。
行之又则之:遵循并规范这些自然规律。
大化:指大道,自然的教化。
元龟:古代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这里指国家的基石。
- 翻译
- 在盛世中遵循尧的历法,常以闰月来校正时间。
六十天之余可借闰月调整,四季更替如期而至。
分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时节不会错过,盈亏变化真实可信。
北斗星再次指向甲位,灰琯(古代计时工具)也再次推移。
羲氏(指羲和,神话中的日月之神)与和氏(指和仲,神话中的风雨之神)共同调和,遵循自然法则。
希望与大道相符合,永远作为国家的吉祥象征。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乐伸所作的《闰月定四时》。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时间秩序的尊重与颂扬。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开篇即提到“尧历”,这是古代的一种历法,意指继承了远古圣王尧的时间制度,强调对时间节气的准确把握。同时,“闰月”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为了调整阴阳历之间差异而设立的一个额外月份,这里表明诗人对于闰月定位在四时中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准确性和季节更替的规律性。“六旬”指的是六十天一循环的干支纪日,“馀”则是剩余的意思,表明即便有剩余,也应当按照正确的时序来安排。四季之转换也应如期而至,不可违误。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诗人在这里赞美的是时间的公正与自然规律的不可欺骗。“分至”指的是时间的精确分割,“宁愆素”则是强调即便是细微之处也不容置疑。接着“盈虚信不欺”表明自然界中满空的交替也是值得信赖,不会有欺骗之举。
“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这两句则描绘了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星象来计算时间的场景。“斗杓”是北斗七星之一,“重指甲”可能是指用北斗来定位季节。接着“灰琯再推离”则描述了通过观测星辰来推算时间的过程,体现了古人对于天文历法的精确计算。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这里提到了两位古代著名的历法家—羲和与和羹。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者。这一句表明诗人对这些古圣先贤所制定的历法持赞赏态度,并且认为这样的历法值得后世继续实践和遵循。
“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结尾处,“愿言符大化”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伟大变化的敬畏之情,而“永永作元龟”则是希望这种对时间节气的尊重和认知能够传承下去,像古代神龟那样永恒不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闰月定位的探讨,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时间秩序以及天文历法的深刻认识和崇敬之情。诗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尊重与传承,是一首集哲学思考与艺术表达于一体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