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空来若尘,著物明于玑。
对书明彻眼,煮茗清入脾。
肯为袁安卧,宜赋刘叉诗。
安卧(ān wò)的意思:指安心地躺下休息或安心地入睡。
灞桥(bà qiáo)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讨论的地方。
比屋(bǐ wū)的意思:形容房屋相连或临近。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成形(chéng xíng)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形成或发展成某种状态或形态。
此际(cǐ jì)的意思:此时此刻;现在
打围(dǎ wéi)的意思:指用武力或势力压制、控制他人。
雕锼(diāo sōu)的意思:形容文章、字句等精细而繁复。
遁迹(dùn jì)的意思:指隐居、逃避世俗的生活。
光相(guāng xiāng)的意思:指光线相互映照,互相辉映的景象。
衮衮(gǔn gǔ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有威严。
横飞(héng fēi)的意思:指快速地飞行或迅速行动。
回视(huí shì)的意思:回头看,回顾过去。
积数(jī shù)的意思:积累的数量。
甲刃(jiǎ rèn)的意思:指战斗中最锋利的武器,比喻最有威力的手段或人才。
津津(jīn jīn)的意思:形容品味鲜美,吃得津津有味。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烂烂(làn làn)的意思:形容事物破烂、不堪的样子。
磊块(lěi kuài)的意思:形容山石或建筑物堆砌得高大稳固。
迷真(mí zhēn)的意思:迷失真理,不明真相
明彻(míng chè)的意思:明亮透彻,清晰明了。
农祥(nóng xiáng)的意思:形容农田丰收,农民生活富足。
岂若(qǐ ruò)的意思:与其像某种不好的状态,还不如像另一种更好的状态。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扫松(sǎo sōng)的意思:除去杂物或不好的东西。
森森(sēn sēn)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森林密集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气氛紧张、可怕或是威严的样子。
视觉(shì jué)的意思:形容事物眼花缭乱,眼睛无法接收全部信息。
松径(sōng jìng)的意思:林中狭窄的小路
桃枝(táo zhī)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姻缘。
天巧(tiān qiǎo)的意思:指天意巧妙,事物发展或安排得天衣无缝,出乎意料而巧妙。
天公(tiān gōng)的意思:指自然界的力量或自然规律。
武骑(wǔ qí)的意思:指武装骑兵,也用来形容勇猛的骑兵。
乌兔(wū tù)的意思:指黑色的兔子,比喻外表看似普通或平凡,实际上具有非凡的才能或潜力。
一段(yī duàn)的意思:指一段时间、一段经历或一段故事。
迎客(yíng kè)的意思:热情地欢迎客人或者新朋友。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昨非(zuó fēi)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再重要或有关。
袁安卧(yuán ān wò)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保持镇定、不动声色,像袁安一样躺着不动。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雪的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开篇“天公衒天巧,三见腊之时”表现了雪花纷飞,如同精巧艺术品般出现在眼前的奇观。接下来的“似花还非花,衮衮纵横飞”则通过对比,强调雪花的美丽与独特性,它既像是花朵,又不完全是花朵,飘渺而来,给人以神秘之感。
诗中“泻竹振清香,压梅迷真蕤”一句,不仅形容了雪后的竹子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而且描绘了梅花在雪的掩映下依然保持着它们的幽雅和纯净。这里的“泻”字用得好,传达出竹叶轻摇之状,而“压梅迷真蕤”的“迷”字,则巧妙地表达了梅花被雪覆盖后的朦胧美。
接下来的“乌兔耿无光,遁迹不敢驰”则描绘了一幅动物在严寒中的生存状态。乌兔,即黑色的野兔,在雪后变得更加谨慎,不敢轻易露头,这也反映出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所做的适应。
“雕锼各成形,磊块或作堆”则是对雪后的景象进行细腻描写,每一片雪花都有其独特的形状,而积累起来则形成了小丘。这里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突出了雪后自然界的奇妙与多样性。
“蔽空来若尘,著物明于玑”则是雪后的景象达到了极致,雪花如同细微的尘埃填满了天空,而每一片落在物体上的雪花都清晰可见,如同最精美的玉石一般。
以下几句“武骑当此际,纵猎方打围。森森纷甲刃,烂烂光相辉”则转换了景象,描绘了一场在雪后进行的狩猎活动。武装的骑士和猎犬在这白色的世界中形成了强烈对比,而兵器和猎具上的光芒交织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岂若灞桥驴,领此一段奇”则是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这场雪景之中,与平常行走在普通桥梁的小驴形成对比,感受到了非凡的美妙经历。
后半首诗转向了个人生活和情感的抒发。“今朝积数寸,回视觉昨非”表达了雪后的景象与前一日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而“比屋占农祥,津津喜上眉”则是对新鲜雪花给人们带来好兆头的美好祝愿。
“对书明彻眼,煮茗清入脾。肯为袁安卧,宜赋刘叉诗”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雪后静坐阅读、品茶时的心境。诗中提到的“袁安卧”和“刘叉诗”,都是古代文人的生活片段,通过这些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呼童扫松径,迎客扶桃枝”则是诗人在雪后邀请孩子清理被雪覆盖的小路,以及在接待来访宾朋时扶正被风吹倒的桃树枝干的情景。这些动作不仅展示了生活中的细节,而且通过这些温馨的人物互动,增添了一份冬日雪花世界中的人情温暖。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美感的冬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