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裁量(cái liàng)的意思: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决定来处理事情,具有自由裁定的权力。
高远(gāo yuǎn)的意思:指思想、境界、目标等具有深远、宏大、崇高的意义。
公心(gōng xīn)的意思:公心指的是公正的心态和为人民谋福祉的态度。
豪雄(háo xióng)的意思:指豪勇英武的人,也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好恶(hào wù)的意思:指喜好或厌恶的情感态度。
何足(hé zú)的意思: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举世(jǔ shì)的意思: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人所共知的。
力行(lì xíng)的意思:指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去行动。
孟子(mèng zǐ)的意思:指有德行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岂得(qǐ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或者不能如愿以偿的意思。
情怀(qíng huái)的意思:指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感情体验和情绪态度。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树立(shù lì)的意思:
[释义]
(动)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构成]
并列式:树+立
[例句]
树立榜样。(作谓语)树立典型。(作谓语)
[同义]
建立、确立
[同音]
竖立性分(xìng fēn)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天性。
荀子(xún zǐ)的意思:指有学问、有见识的人。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子书(zǐ shū)的意思:指孩子的读物、儿童文学。也用来比喻初级的教科书或简单的读物。
- 注释
- 圣贤:指品德高尚、有智慧的人。
良难并:很难完全一致。
好恶:喜好和厌恶。
岂得同:怎能相同。
荀子:先秦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另一位重要的儒家学者。
心未悦:心意并未完全满意。
周公:西周政治家,孔子尊奉为典范。
树立:树立理想。
追高远:追求崇高远大的目标。
裁量:评判和决定。
属闇蒙:不明事理的人。
举世:全世界。
何足怪: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力行:努力实践。
无顾:无需顾虑。
豪雄:英雄豪杰。
- 翻译
- 圣贤的品性难以完全相同,喜好厌恶的情感怎能一致。
即使是荀子的思想也不同于孟子,召公对周公的心意并未完全满意。
更何况我们追求崇高的理想,却让那些不明事理的人来评判裁决。
全世界的人都不觉得奇怪,因为真正有力实践的人无需顾虑,他们是英雄豪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题为《圣贤》。诗人通过对圣贤特性的探讨,揭示了圣贤之间的个性差异和情感对立。首句“圣贤性分良难并”,强调了圣贤间的独特性格难以完全一致,暗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接下来,“好恶情怀岂得同”进一步阐述了圣贤对于善恶、喜好和情感的态度可能存在分歧,暗示了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复杂性。诗人以荀子和孟子为例,指出即使是儒家内部,如荀子与孟子的思想也有不同,以此说明圣贤之间观点的多样性。
“召公心未悦周公”借召公和周公的故事,表达出即使在古代贤者之间,也存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体现了历史上的真实冲突。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这两句,诗人认为试图让所有人达到同样的高标准是困难的,而且评价他人时需要明辨是非,不能盲目或偏颇。
最后两句“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诗人认为,尽管圣贤之间有差异,但这并不奇怪,真正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难,力行其道,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举例,赞扬了圣贤们的独立思考和坚定行动,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