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沙(biān shā)的意思:指边境地区的沙漠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出塞(chū sài)的意思:出塞是指从边塞地区离开,也可以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从军(cóng jū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投身军队。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汉帜(hàn zhì)的意思:指国家的旗帜或者指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贺兰(hè lán)的意思:指人们在争论或辩论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顾道义和公正。
护羌(hù qiāng)的意思:保护边疆,守护边境。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开幕(kāi mù)的意思:指某个活动或事件的开始或拉开序幕。
客长(kè cháng)的意思:指客人的年纪比主人要长。
马客(mǎ kè)的意思:指马车上的客人,比喻受人招待的客人。
幕府(mù fǔ)的意思:指封建时代日本的军事政权,也泛指封建时代的军事政权。
铙歌(náo gē)的意思:形容喧闹热闹的场面或声音。
裘马(qiú mǎ)的意思:指财富丰富,生活富裕。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霜威(shuāng wēi)的意思:比喻权威的威严和不可侵犯的威力。
征鞍(zhēng ān)的意思:指召集士兵上战场,也指征召人员参军。
诸校(zhū xiào)的意思:各个学校、各个学科。
陈琳檄(chén lín xí)的意思:指忠诚直言,敢于直抒己见,不畏权贵,不畏强权。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王仲木的大名士在梅侍御的率领下西征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以及文武并重的主题。
首联“十年裘马客长安,杖荣从军戍贺兰”以时间跨度和地点转换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跨越十年的征战岁月,主人公作为一位贵族子弟(裘马客),在长安繁华之后,选择从军,远赴边疆(贺兰山)戍守,展现了其不凡的勇气与决心。
颔联“桓典霜威开幕府,陈琳檄草据征鞍”运用历史典故,以桓典的严明军纪和陈琳的檄文才华,象征着军队的纪律与文官的谋略,暗示了王仲木不仅有勇,更有智,能够统帅有方,指挥若定。
颈联“铙歌出塞边沙白,烽火登城汉帜丹”描绘了军队凯旋归来的壮观场面,铙歌(军乐)在边塞响起,白色的沙漠映衬出将士们的英姿,烽火台上飘扬的汉旗,红色如丹,象征着胜利与荣耀。
尾联“谁道护羌诸校在,功成今日属儒冠”则表达了对王仲木这一文人将领的赞誉,指出在维护边疆安宁的事业中,文人的智慧与策略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为关键,功勋卓著的王仲木,以其儒雅的风范,最终成就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仲木从军经历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在国家安危面前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以及文武并重、智勇双全的治国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青草湖有感
群峭渐丰肌,层峦皆没骨。
沮汝践溪毛,蒙茸披石发。
四顾尽芳荪,苍然欣秀越。
凋零曾几时,万绿来何突。
野草自无心,春风吹乱发。
中含造化机,乘势不能歇。
对此触我怀,低头频咄咄。
伤我同心人,一朝遽颓蹶。
华、扁难回春,千秋感存没。
祭扫罢归时,沾襟泪连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