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卷、丘侯都熟。
千载下,想高踯。
八九(bā jiǔ)的意思:指时间或事物的数量接近九成,接近完全。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传世(chuán shì)的意思:传世是指某种事物或文化作品流传下来的传统或经典,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价值。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鹅溪(é x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或才能出众。
二分(èr fēn)的意思:将整体划分为两部分,分成两半。
绯鱼(fēi yú)的意思:指美丽而珍贵的鱼类。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分竹(fēn zhú)的意思:分竹是指将竹子分开,比喻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
分水(fēn shuǐ)的意思:指分道扬镳,分离道别的意思。
甘棠(gān táng)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指美好的团聚或相聚。
公莫(gōng mò)的意思:指人们对公共事务或公共财产缺乏责任感和关注,不愿意承担义务。
和燠(hé yù)的意思:指夫妻和睦相处,温馨幸福。
画本(huà běn)的意思:指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故事、经历或历史。
花冠(huā guān)的意思:指人头上戴的装饰物,也比喻最美好的事物。
匡山(kuāng shān)的意思:指纠正错误、改过自新,使人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料理(liào lǐ)的意思:处理、安排事物;做饭菜。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抛掷(pāo zhì)的意思:抛掷指的是用力投掷或扔掉东西,也可以用来比喻轻率地对待或放弃某事物。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秋霜(qiū shuāng)的意思:指秋天的霜冻,比喻残酷的斗争或严酷的考验。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书台(shū tái)的意思:指的是专门用来放置书籍的桌子或架子。也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博览群书的人。
松菊(sōng jú)的意思:指宽容大度,不计较小事情。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心与(xīn yǔ)的意思:心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代表心思和与人交往。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
轩窗(xuān chuāng)的意思:指高大、宽敞、明亮的窗户,也用来形容屋子豪华富丽。
牙签(yá qiān)的意思:指形状细小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细碎的事物。
一分(yī fēn)的意思:极其微小的数量或程度
玉轴(yù zhóu)的意思:比喻文采或才情出众的人。
牙签玉轴(yá qiān yù zhóu)的意思: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笔法极为细腻精巧。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居生活图景。"八九间茅屋",简朴而宁静,清晨的窗户清晰可见窗外数座青翠山峰,环境幽美。"唱罢花冠灯未杀",暗示了夜晚读书或吟唱的闲适时光。"三万卷、丘侯都熟",表现出主人丰富的藏书和深厚的学识。
上片以山水、藏书和艺术生活为背景,"谁写草堂新画本,有瓯波、小印鹅溪幅。一分水,二分竹",进一步描绘了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色,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下片转向对政事的感慨,"兰台共说秋霜肃",暗指朝廷的严肃氛围,"话甘棠、苍生又仰,春风和燠",表达了对百姓福祉的关注。
"锦袋绯鱼抛掷久,三径未荒松菊",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谅心与,白云相逐",更是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志。"传世文章公莫秘,读书台、例向匡山筑",表明诗人希望后人能传承其学问,读书台应建在象征隐逸的匡山。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作品,既有个人的隐逸理想,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体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
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
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
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
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1]来真悔何事?
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前年五月,南社同人雅集湖上,如识先生)。
社盟称后学(先生长余三十二岁),科第亦同年(岁壬寅,余与先生同应浙江乡试,先生及第)。
抚碣伤禾黍(今岁余侍先生游孤山,先生抚古墓碑,视皇清二字未磨灭,感喟久之),怡情醉管弦(孤山归来,顾曲于湖上歌台)。
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近来余视见世为乐土,先生亦赞此说)。